梁金明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有益,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十分有益。在素质教育被深度落实的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教师重视逻辑思维训练。本文分析微课应用对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后,提出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策略,期望为教师教学带来启示,共促数学教育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应用;逻辑思维;小学数学;训练;微课
引言:逻辑思维一般包含三大内涵,即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和分析综合。以归纳为例,它即学生统一概述各类知识,掌握知识梳理的基本能力,使其通过探究数学题目,掌握其中规律,最终实现逻辑归纳力的增长。而演绎则需要学生基于普遍规则,对个别规则进行推导,通过演绎的运用,增长辨识图形题目的能力,最终发展逻辑思维。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微课成为了关键的教学工具,它不但有利于教学趣味性、生动性的增长,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上,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一、微课应用对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
(一)让逻辑思维训练更为生动
在数学教学中,授课的传统方式是教师的直接讲述,由学生倾听课堂[1]。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也存在较大限制,粉笔及黑板不能表现出更多、丰富的教学素材,让数学课堂更为枯燥,抑制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微课的应用下,微课凭借其独特的授课形式,丰富的微课内容,图文音并存的展示形式,可以让数学课堂更为生动趣味,进而吸引更多学生目光,让逻辑思维训练可以“寓教于乐”,提高最终的教学及训练效果。
(二)让逻辑思维训练突破限制
在传统教学的背景下,要促使学生完成全面的逻辑思维训练,缺乏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教辅资料为例,它们的展示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对此的了解兴趣偏低,纸质资料内的图像图文展示也相对更为抽象[2]。因此,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上,无法发挥吸引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坚持完成训练等作用。但在微课应用下,微课可以替代,或和纸质资料相联合,成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更佳资源,微课可以让训练活动突破资源、时空及时间等限制,确保学生能随时随地完成思维训练,最终促使训练结果得以提高。
(三)让训练主体更为主动积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更为明显,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在此背景下,学生的思维训练会受到影响,无法让学生成为主体的训练活动,最终往往不能发挥更高的训练作用。而在微课应用下,微课可以成为“教师”,或替代“教师”,以更为简洁、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展示问题及不同学习资源,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可以主动、积极的完成知识探索,配合教师的训练活动。由此可见,微课的应用,能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保持更为主动积极的状态。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供微课,促使学生持续完成训练
在数学教育中,数学课堂往往时间有限,学生更多的知识学习及能力发展,还需要借助课后时间完成[3]。因此,教师应该对微课灵活运用,促使学生能借此在课余时间,对数学问题逐步探索,完成持续的思维训练。
微课属于学生课后学习、思维训练的有效工具,该类资源相比纸质资源,利用率更高,有利于学生增长探究兴趣,培养更佳学习习惯,在持续的数学问题探索中,实现逻辑思维的发展。
以三角形的知识点为例,在具体教学前,或者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对应的微课资源,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在微课课件内,教师可以展示丰富的图形,并提出问题,由学生寻找其中的三角形,或蕴含三角形特征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生活内有哪些三角形,它们都有哪些特征。而此时,教师可以基于生活内常见的三角形事物,带领学生分析事物特征,在微课结尾,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存在的明显特征及性质。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拓展思维,对三角形的知识点逐步掌握,最后发展多元逻辑思维,保障教师思维训练的持续性及最终效果。
(二)利用微课,促使学生自主训练思维
在传统课堂内,数学教师的主导地位明显,学生更多时候需要被动学习,其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为此,在借助微课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及空间,促使学生单独进行问题思考及解决,在他们共同探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使其实现逻辑思维的锻炼。自主学习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充分发挥学习及思考的积极性,在动脑及动手中,确保逻辑思维或其他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以克与千克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视频内容:一角硬币重量约为1克,那么重1克的A4纸有几张?重1克的大米有几粒?在此微课内容影响下,学生可以对一角硬币、A4纸、大米进行掂量估重,再尝试估计一张A4纸、一粒大米的重量,再以天平称重完成验证。在此教学过程内,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需要自身的自主思考及亲自动手,他们对克的感知及理解,对各实物重量间的对比以及运算,都能实现其逻辑思维的锻炼。
(三)借助微课,完成教学情境有效创设
调查可知,教学的传统方式,会让更多学生感到数学的无趣,最终拉低教学效果。但微课基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短视频内,针对性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图文音兼具的强感染力模式,促使学生掌握学习难点及知识点,最终发展其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实际,将抽象数据尽量具象化,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和生活相近的数学案例中,了解不同的知识点,分析题目条件隐藏的关系,从而增长逻辑思维。
以不等式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不等式,教师可以展示足球比赛、数水果比赛等视频教学情境,再引导学生总结视频内涉及的6:11的比分,12:15的水果数量比,要求学生判断比分结果。此时,学生可以轻易提出正确的答案,提出6:11中11大于6则11一方获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的符号,及其在不等式内的应用,借此情境及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结束语:在现代教育的环境中,微课在小学教育内的应用已经非常常见,属于有效、生动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师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时,也应该敢于尝试,基于实际,对微课资源做好灵活合理的应用,让微课充分发挥优势,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优质环境。
参考文献:
[1]梁美梅.微课模式下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10):177-177.
[2]舒德琼[1],沈良发[1].微课下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分析[J].小品文选刊:下,2019(7):0009-0009.
[3]苏龙凤.微课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No.083(11):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