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秋瑾
厦门市祥店幼儿园
摘要:通过创设真实开放的空间环境,发挥空间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意义。幼儿在适宜的空间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会交流、分享、合作、谦让、互助、担当、责任等社会性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社会性发展 空间环境 创设策略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又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创设好,才能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进行有效开展。因此幼儿园的空间设计、布局要满足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目标及要求。
一、创设真实开放的种植饲养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引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观念,“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我园利用围墙空地和平台角落,因地制宜地开辟了幼儿园种植区饲养区,而种植饲养区则是幼儿园中大自然的浓缩投影,在这一环境中,教师利用不同材料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具有交往性的场景,让幼儿在实践、探究和发现动植物与自然的奥秘的同时制定、学习、遵守规则,萌发责任感。
1.种植饲养活动促进幼儿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我们种植区植物多种多样,如蔬菜品种包含食用不同部位的当季蔬菜,还有野菜野草,和谐共生的蝴蝶、瓢虫、蚯蚓、蚂蚁、蜗牛等以及沙石、土壤、水之类的天然物质,这里没有绿篱、围栏的阻隔,幼儿可随时进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他们在体验探索活动时可根据自身活动需求,决定种植什么,也可以随着季节或课程的需要而变化;在菜地的格局上,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阶段性地改变格局,让幼儿在种植活动能够很好地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在入园、离园、餐后等闲暇时间,幼儿三五成群来到菜园观察、照顾、写生等。他们与菜园里的“特殊客人”---蜜蜂、蝴蝶、瓢虫亲密接触。打破班界使交往群体不断扩大与变化,形成新的交往群体。幼儿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新群体交往刺激了幼儿主动适应环境的潜能,还刺激着幼儿主动交流的欲望,交流行为自然发生。
2.种植饲养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规则意识发展。在菜园子、香草区、小果园里我们都配置相应的劳动工具,如大小不一的锄头、耙子、铁锹、水壶等,在种植饲养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讨论照顾植物、使用工具的规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不断提醒孩子们公共遵守,从今促进幼儿社会性规则意识的发展。同时,在菜园里有限的空间、工具等条件下,促使幼儿学习不断优化站位、行走路线等,制定越来越细化的种植、照顾、观赏的规则,发展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社会交往等能力;
3.种植饲养活动促进幼儿责任感。如在种植薰衣草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这颗种子当成自己的宝宝进行呵护着,进园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自己的薰衣草有什么变化,当孩子发现同伴因为种子迟迟不发芽而生气难过时,同伴会默默地把自己的一颗长得最好的小芽移植到同伴的花盆里,照顾他人情绪的积极情感就油然而生;而随着薰衣草种子的发芽、成长,则会让幼儿开始感受到动手栽培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极大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就连班级比较调皮,对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与的孩子,每天都会看看自己的薰衣草,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照顾薰衣草的种子,晚上放学及双休时间主动跟老师要求把种子带回家继续照顾,担心放在幼儿园得不到好照顾,知道一个弱小的生命需要他们的呵护,孩子们开始学会责任、担当,学习等待,学习宽容。
二、创设开放自主的集体进餐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我园中大班幼儿午餐集中在三间餐厅,每间餐厅均有100多名幼儿集体进餐,餐厅刚刚开始投入使用时,进入餐厅后幼儿随意走动,有些幼儿经常拿着餐点找不到座位,有的刚刚放好了米饭餐点再次取餐时,原来的位置又被的幼儿占了,有的幼儿在大声说话、有的幼儿把不爱吃的东西随便丢在桌面上、有的幼儿把不爱吃的东西扔进旁边幼儿的碗里......整个餐厅无序、嘈杂、凌乱的状态,于是,孩子们希望建立集体进餐的规则。幼儿只有自己参与制订活动规则,才能理解与遵守规则。
我们就针对进餐中出现的问题,师幼共同定进餐的规则,包括餐点的形式、桌椅安排、路线制定、座位安排等。如“餐前做什么”“餐具如何摆放、放在哪里”“食物残渣放哪里”“手脏了怎么办”等。讨论后形成共识并创设进餐流程墙面、取餐标识(地线)等,逐渐熟悉活动流程,逐渐内化进餐规则。同时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在进餐中负责提醒其他幼儿按规则办事。例如,餐前先洗手,值日生餐前负责分发餐具、摆放椅子,按地上的标识有秩序排队等,进餐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具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以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在同伴的提醒和教师的督促下,幼儿养成文明的就餐行为,集体进餐秩序井然,幼儿园的规则性意识明显加强。
三、创设开放互动的公共游戏区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应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幼儿园在公共区域设置大型的互动墙面,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幼儿在这里一起探索不同材料的多种玩法,通过协商、合作、分享、制度规则等方式完成各项挑战任务,从而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如三楼通道创设的几何紫霞片、百变水管、图形变变变、乐高墙等墙面,这些色彩鲜艳、玩法多变的墙面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可是刚开始幼儿在游戏中抱怨某某抢了我的玩具、谁谁把我刚刚做好的作品破坏了、玩具散满地等问题, 慢慢地幼儿开始学习商量玩具材料的合适的取放方式、每组幼儿之间的保持合适空间距离保证不影响他人的创作,幼儿的协商、合作、交流、分享慢慢的多了起来,交流、分享的方式越来越多,人际交往的能力逐渐提升、规则意识也逐渐的增强
四、创设与标识“对话”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是幼儿园环境的小主人,是幼儿园环境的创造者, 是规则的内化者,是习惯的养成者,也是行为的实施者。 所以,让幼儿参与、讨论、制定的标识对幼儿更具有约束力,效果会更明显。我园的建筑主体就像一个迷宫,前后共有4个楼梯,主楼之间还存在不同的高低落差,以往只要幼儿一出活动室就会看到在各个楼层“横冲直撞”的幼儿、不参与游戏躲在角落的幼儿、在楼梯嬉戏玩闹得幼儿,在师资人力有限的情况下,针对幼儿在公共空间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幼儿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鼓励幼儿设计标识、制作标识、并把标识呈现公共区域。如 “走廊不奔跑”、“楼梯不打闹”等图文并茂标识,在楼梯贴上小脚丫规范上下楼梯的路线、在高低错层的地方贴上黄色的标线、在操场、门口等设置防疫的宣传标识、标线等,因为规则是幼儿共同讨论制定的,标识是幼儿动手制作的,幼儿对每个标识所表达的寓意和意义非常清楚、更加明确排队、行走的规范、要求等,使幼儿逐渐遵守公共区域的规则并内化。
参考文献:
[1]何叶. 创设良好幼儿园环境 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5(29):58-58.
[2]柳欢. 标识在幼儿园养成教育环境中的利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16(05):235.
[3]刘琼.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学周
刊,,2019(09):165
[4]吴春,以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多元发展中的“会合作”]华夏教
师,2018(1():78-79
作者姓名:熊秋瑾
刊登学校或单位:厦门市祥店幼儿园
单位邮编:361000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策略 FJJKXB19-5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