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原理——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1期   作者:赵跃
[导读] 共产主义事业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原有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抛弃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制度,倒退至原来的私有制经济
        赵跃
        辽宁证券公司   邮编:110001
        
        共产主义事业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原有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抛弃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制度,倒退至原来的私有制经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没有真正掌握共产主义原理,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更不知道如何在现实中充分发挥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虽说马克思在理论上已经证明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但这必定是人类之前所没有见识过的海市蜃楼,需要通过实践将其神话变为现实。即便共产主义是真理,那么也需要通过实践对其进行检验。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充分发挥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使真理在现实中得到检验,那么必然使人们对共产主义丧失信心,甚至使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极大的误解,进而站在共产主义的对立面一边。因此,要使共产主义事业重新发扬光大,就必须使广大民众亲身感受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给自己日常生活带来的极大好处。而要做到这些,又必须需首先对共产主义原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所谓共产,就是将大家的私有财产聚集起来,由社会公共管理机构进行统一支配和计划消费;所谓共产主义,就是关于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革命理论;所谓共产主义原理,就是论证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必要性的社会科学理论;所谓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实现私有制的废除和公有制的建立。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只有在物质极大丰富和人们思想觉悟极其高尚无私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这种观点是不切实际的。试想,如果人类社会已经物质极大丰富和觉悟极其高尚,那么又何必要实现共产主义呢?既然私有制社会制度可以创造出极大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那么废除私有制岂不十分的可惜?极大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公有制的产物还是私有制的产物?这是关系到私有制与公有制谁是谁非的原则性问题。
        一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并且这一社会形式要保留很长一段时间。其实,马克思在其有关论述中并没有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只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划分。但无论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它都是共产主义社会,并不能将其分解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形式,不能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就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刚刚建成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并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顶尖阶段和最后终点,而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历史阶段和人类走向未来高度文明阶段的崭新起点,——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没有终点。
        一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政府存在的无政府社会,其实并非如此。共产主义社会不但有政府的存在,而且其行政机构更为完善和高效。若大之国家和世界,如果不能进行统一指挥和严格管理,那么其混乱局面的严重程度将是不可想象的。即使是社会中庞大复杂的生产系统,其行政管理也必不可少的,况且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无完人,天有不测风云,一旦发生人或天气的变化,威胁到人们的生存,那么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就会像核裂变反应一样瞬间遍布整个社会。问题的关键不是政府的有无,而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利益关系,政府是否与民众利益一直,政府是否能够为人民服务。
        一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任何财产和物品占有形式,任何一个物品大家都可以随便使用,其实并非如此。谁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部财产属社会公共所有,但是在物质资料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还是具有一定权力划分的。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物品的使用权占有形式还是必须保留的,只是物品的产全归社会公共所有而已。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家庭住宅同样不能允许外人随便进出和居住,个人穿戴的服装和日用品同样不能让他人随便穿戴和使用。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任何个人只对社会分配的生活用品具有属于权,而无占有权和支配权,就像公共住房、公共交通工具一样。社会分配给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同样如此,个人对其只有使用权,而无占有和支配权。私有制社会的财产占有形式是产权占有形式,共产主义社会的财产占有形式是使用权占有形式,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在财产占有形式上的本质区别。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之一。所谓“各尽所能”就是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能力为社会无偿付出自己的劳动,这是劳动力公有制的基本特征;所谓“按需分配”,就是跟据人们必要的日常消费需求去分配生活用品,比如学生需要分配学习用品,老年人需要分配保健用品,妇女需要分配卫生用品,病人需要分配药品等等,而不是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有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就是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需求,其实并非如此,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人们欲望是无限的,社会财富是有限的,不可能以有限的财富取满足无限的需求。以目前有限的地球资源来满足60多亿人类的无限欲望需求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任何一种社会形式,它对人们的消费都是要进行必要限制,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如此。如果将“按需分配”理解为根据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取科学合理地分配生活用品,那么任何经济条件下都可以实现共产主义。如果将“按需分配”理解为满足人们的全部消费欲望,那么将永远不能实现共产主义。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说已经实现了50%的共产主义,而另外未完成的50%,就是劳动力公有制。关于这一点,列宁说:“所谓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说:土地和工厂一概是公共的;公共劳动,——这就是共产主义”。通过列宁的这段关于共产主义的描述可知,共产主义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还包括劳动力公有制。共产主义革命不只是没收了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就大功告成,它还要没收劳动者的劳动力,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所有权方面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次公平、完整的社会制度革命。共产主义革命不仅针对资产阶级,而且还针对无产阶级自己。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对自己进行革命,那么这种革命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我国的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私有制。在这种制度下,商品属于政府所有,工资属劳动者所有,政府的商品与劳动者的工资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形成高度垄断的新型商品经济运行模式。虽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但并没有改变商品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因此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的束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仍然会有类似的表现,甚至在经济发展方面还要逊色于资本主义。一个没有完善的社会制度,其优越性自然无法进行全面体现,因此让人误认为这种制度落后之前它所取代的旧制度。
        原始社会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它甚至不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私有制社会。在原始社会中,各个家庭、部落的私有财产都是由他们自己来进行保护的,没有社会机构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在部落里面,个人和家庭的私有财产会受到部落头领的保护。国家政权建立之后,个人私有财产由政府执法机构来进行保护。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之后,生产资料成为社会公共财产,其所有权同样由政府执法机构来进行保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在人类社会中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而且目前这种制度在被逐渐废除,又回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状态,距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远了。究其原因,就是对公有制并不完全了解,不能使公有制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目前人类已经脱离了完全依赖自然产品生活的原始野生动物阶段,进入了主要依赖于劳动产品来进行消费的高度文明阶段。与此同时,人类对劳动产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以至于一旦停止劳动产品的生产,现代人类将无法继续进行生存。其实,野生动物也并非是完全依赖自然产品来进行生存的,它们也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只是这些劳动产品的样式比较简单,并且完全是“手工”操作而已,比如鸟类在树上或屋檐下搭建的巢穴,鼠类、蚁类挖掘的地下洞穴,飞蛾制作的茧房,蜜蜂建造的蜂巢等等。如果这些野生动物没有自己的“劳动产品”,那么它们将同样不能进行继续繁殖和生存。既然劳动产品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因素,那么劳动产品的生产自然也就显得极其重要。
        广义劳动产品的概念,指的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所有物品,但是狭义具体的劳动产品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区别,比如,1、劳动制造的产品,其中包括房屋、服装、汽车、电脑、手机等等;2、劳动种植的产品,其中包括粮食、蔬菜、茶叶、中药等等;3、劳动养殖的产品,其中包括猪、马、牛、羊、鸡等等;4、劳动采集的产品,其中包括野生动植物、煤炭、石油、矿石等等。因此,劳动产品的生产也就是围绕着这些不同类型的品种所进行。
        所谓生产力,指的是人类进行广义劳动产品生产的能力,其中包括人类进行制造类产品、种植类产品、养殖类产品、采集类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社会整体的生产力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点可以通过产能过剩和劳动者大量失业的现象得以证明。在现代社会中,生产资料属企业所有,劳动力属家庭所有,家庭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如果企业所提供的劳动岗位不能满足劳动者的需求,那么就必然导致大量的劳动者失,导致劳动力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企业生产受市场购买力的限制,一旦市场需求不足,那么企业将出现产能过剩想象,使其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将生产力从束缚它使用和发展的私有制经济运行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全力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地向前发展。
        要去解放生产力,那么就必须首先了解生产力是如何被束缚的。在私有制经济运行模式中,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因此获得盈利就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目标。企业的预算利润是通过产值与成本的差额来实现的,即“利润(预算)=产值-成本”,而这一利润计算公式,就恰恰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无形锁链。经济学家一般不太重视一个小小的企业利润计算公式,而整个私有制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奥秘,却恰恰隐藏在这一小小的企业利润计算公式之中。
        
        利润(预算)=产值-成本.
        
        以“销售收入”计算的利润是已经实现的利润,以“产值”计算是利润是计划实现的利润。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计划利润往往因产品不能全部而难以全部实现,这就是由于经济运行失衡所造成的。而这种导致整体经济失衡的原因,恰恰是企业追求利润的结果。任何一个生产企业,它所追求的经营目标都是获得更高的利润,一旦经营长期亏损,企业将破产倒闭。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在盈利状态下进行经营的,因此也就始终处于产值大于成本的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同样如此。产值是市场商品供给部分,成本是市场上的商品购买力需求,而利润就是市场商品的供求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供求差额=市场供给-市场需求.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利润为正数时,市场显现供大于求状态,即生产过剩状态;当利润为负数时,市场显现供给不足的状态。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其实它们是两种矛盾其中的各自一面,通货膨胀相对的矛盾一方是通货紧缩,而不是商品短缺;生产过剩相对的矛盾一方是商品短缺,而不是通货紧缩。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与物价波动之间存在9种对应关系,而并非只是单一的对应关系。见图示: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商品供求与物价变化之间存在9种对应关系,而并非是单一的两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供大于求(生产过剩)情况下,并非只是物价下跌一种选项,而且还有物价稳定和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另外两个选项,对应物价来讲,其与供求状况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样如此。虽然商品价格与商品供求状况之间存在9种对应关系,但是在盈利和非行政控制情况下,一般显示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共存的经济运行状态。从价值循环角度讲,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的同时存在的,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是共存亡的连体关系。通货膨胀的起点是成本,生产过剩源自利润。在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共存的状态下,如果减少货币投放,那么将加重生产过剩;如果扩大货币投放,那么又将加重通货膨胀,这就给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制造极大的困难。私有制经济往往都是以饮鸩止渴的借债方式来维持经济的虚假繁荣,这就使其经济运行风险越来越为严重,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
        旧中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导致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因此大部分百姓都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之下。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经济发展不是瞬间可以实现的事情,因此就使得国人的思维长期被物资极度贫乏经济状况所困扰,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的存在迷惑不解,甚至不知道会有生产过剩的存在。难道东西多了还不好吗?这是我们国人所盼望已久的事情。因此,生产过剩一旦来临,首先不知道它是一件坏事,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很好地处里这件事情,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时才感觉到生产过剩也是很要命的。
        共产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劳动产品与劳动力之间是商品交易关系转变为相互之间的无偿供给关系,因此利润公式对生产力的束缚作用也就自然解除了。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直接面对消费和积累,不受市场购买力的任何限制,而人类的消费和积累又具有无限大的需求属性,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具有无限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共产主义的社会结构是简洁高效的,商业环节以及相关大量繁琐的附属机构的撤销,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其投入生产,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将促进社会经济飞速向前发展。
        其实,目前人类这种只是在不完善的理论上存在的共产主义社会形式,也并非是人类的首次,野生动物界早已有了现实的共产主义社会模式,比如蜜蜂社会、蚂蚁社会都是共产社会。这种高度组织的动物界共产社会,其生存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是大大高于独立生活的其他野生动物群体。蜜蜂能够高效率生产大量的蜂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蜂群内部每个个体之间具有共同的生存利益。由此可见,虽然人类在物资生产方面远超于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但是在社会运行模式和劳动力利用率方面要远远落后于自然中的一些野生动物群体。
        二、提高民众道德素质,加快人类文明进程
        所谓道德素质,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行为准则。具有不同思想准则的人,在面对相同事物所表现出的行为各不相同,比如具有善良思维准则的人,在有人求助于他的时候,他会去尽力帮助他人,否则将对求助的人不予理会。优秀的道德素质,就是能够为他人或社会无私奉献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自然心理反应。恶劣的道德素质,就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准则,它是报复他人和报复社会的一种自然心理反应。一个经常被他人和社会伤害的人,他的“知恩图报”也就自然是伤害他人和伤害社会。
        中国古代有一本叫《三字经》小学教科书,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并无善恶之分,是后天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造就了人们不同的善或恶的品德。这就好比电脑硬盘,它本身并不带有任何的软件程序,装上什么程序,它就会执行什么操作任务。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并未接触社会,他初始的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爱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因此就会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相互争斗、相互侵犯、相互伤害,这样就会导致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惟我独尊等不良品德的产生。当孩子长大接触社会之后,他的思想品德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谐的社会环境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而恶劣的社会环境将导致人们道德素质的大幅度降低。
        早年有部印度电影叫《流浪者》,其中主角拉兹的父亲是个大法官,他有一个坚定的信条,就是认为法官的儿子长大以后还能当法官,贼的儿子长大后还是做贼。影片中有个流氓头叫扎卡,他是这一信条的受害人,他在年轻时被拉兹的父亲错判入狱,人生被打入黑暗境地,为报复法官,打破了拉兹父亲的偏见信条,扎卡设计将拉兹父母拆散,将拉兹教唆成贼。虽说人的品德并不遗传,但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可以进行承接的,因此说拉兹父亲的这一信条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虽然扎卡将拉兹教唆成贼,但这并非是完全打破了拉兹父亲信条,而是改变了拉兹的家庭环境,与拉兹父亲的信条中心含义并不矛盾。如果法官因夫妻不合或者工作压力大导致脾气暴躁,不能很好地引导和耐心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品性也好不到哪去。
        中国有句俗语,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就是与拉兹父亲完全相同的个人素质遗传观点。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一项重要标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没有哪个国家和法律会去纵容和鼓励损害道德伦理的行为。良心丧于困地,德性生于富足。一些不甘心自生自灭的善良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会去铤而走险、烧杀抢掠;一些享尽人间富贵的恶人,钱多的化不了的时候也会去大做慈善、周济难民。人的道德品质是决定其善恶行为的关键因素。普通民众的道德缺失,会导致社会中大量犯罪行为发生,一旦国家领导人道德缺失,那么将造成国家和世界的极大灾难!比如,希特勒道德缺失,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几千万的无辜生命被其葬送,巨大的人类财富被其摧毁。
        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提高市场上的商品交易来进行建立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是彼此对立的。比如,商品涨价对卖方有利,但损害买方利益;商品降价对买方有利,但是会损害卖方利益,这就构成商品交易双方的利益对立关系。在这种对立经济关系的长期作用下,人们逐渐养成了利欲熏心、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不良品德。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么就应该从改变根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应该通过改变社会环境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而不是用慷慨激昂的宣传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人与人之间彼此对立的经济关系,给人们创造互惠互利的生存环境,以改善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加快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消费全部出自社会公共财产,生产的全部产品也都属于社会公共财产。这样,人们积累私有财产的欲望和行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目前社会中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就变成了经济利益彼此一致的互助关系,就像家庭成员共享家庭财产的那种一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这种一致、互助的利益关系作用下,人们的思想品德将得到很好的改善,人类的文明进程将得以飞速提高。
        三、化解债务风险,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在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对利润的强烈追逐,因此导致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差额逐渐加大,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范围的生产过剩。在社会整体生产过剩的情况下,很少有哪个企业可以独善其身,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商品大量积压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严重者还将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在这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解决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不断向金融机构进行大量借款,导致企业债务的不断增加,形成极大的债务风险。一旦债务链断裂,企业将难以继续经营,严重者还将破产倒闭。另外,因借款形成的债务都有一定的利息,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营利润。由于生产过剩的持续加重,大批企业的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形成整个社会范围的巨大债务风险。具体的债务风险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企业之间的债务风险
        企业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销售出去,才能收回货币资金,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产品生产。如果企业产品不能得以及时销售,那么必然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的持续进行,严重者将导致企业倒闭破产。在生产过剩情况下,市场购买力极度疲软,企业产品销售极其困难,这就必然使很多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停滞和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为避免破产倒闭噩梦的发生,不得不采用赊销商品的方式来进行促销,这就在企业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连锁债务。随着生产过剩的日益严重,企业之间的这种债务数量也与日俱增,形成极大的债务风险。一旦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断裂,将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这些企业的破产倒闭,将使其债务成为“死账”,使债权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者还将把这些债权企业拖入破产倒闭的危机浪潮。
        2、银行债务风险
        银行业务分为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当存款≤贷款时,银行将因不能继续支付储户存款而停止营业,这就是银行所面临的债务风险。银行存款和贷款的比例一般保持在70%左右,其余30%的闲置资金用来维持银行的资金周转和控制金融风险。但是,由于派生存款的发生,银行存款被虚拟放大,仅是第一次派生存款的增加,银行存款就虚拟增加了70%,而按照这70%的存款再贷款49%之后,银行实际的贷款数量就超过存款数量的19%,形成一定的债务风险。比如,100万银行存款可以发放贷款70万,银行存款增加至170万,贷款将达到119万元,超过原始存款19万元。这还只是按照第一次派生存款的计算结果,如果再加上第二次派生存款49万元、第三次派生存款34万元……,那么银行贷款的数量还将相应增加,银行的债务风险也将大幅度增加。
        目前现有的银行经营方式是比较被动的,它一方面必须保证对存款客户本息的按期支付,另一方面却不能保证贷款客户本息的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需要按期偿还,而企业借款需要长期占用,这就在它们借贷双方产生了难以调节的矛盾。其结果是,企业的大部分贷款从短期转变为中长期,最终变成长呆滞贷款,给银行回收贷款造成极大的困难。一旦存款客户大量提取存款,而企业贷款又不能及时偿还,那么银行将失去支付客户存款的能力,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
        在生产过剩情况下,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大部分企业都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缺血”状态,其资金周转极其困难,因此这些资金“饥渴”的企业根本就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的本息,这就形成极大的债务风险。企业所谓的归还贷款,大部分都是借新还旧的还款方式,并没有实际减少企业的贷款数额。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储户大量提取存款,使银行存款大幅度下降,而银行贷款又难以收回,那么银行的债务危机也就顺其自然地爆发了。一旦银行停止营业,那么它的全部存款和贷款客户的资金周转也将全部停止,企业经营也将受到致命打击。
        3、股市债务风险
        股市债务风险来自于银行金融风险的转嫁。在银行债务风险难以承受的情况下,将金融债务风险转嫁给股市,让原来的银行存款客户变成股民,直接为企业提供经营资金,并承担其巨大的债务风险。一般认为,股民买了企业股票就变成了企业的老板,其实这种想法是很自欺欺人的。让股民去参加股东大会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企业经营的决策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企业手中。股民对所购买股份的那部分企业资产没有任何支配权,他们除了把钱借给企业并任由其随意支配,找不到半点企业老板的感觉。其实,这种投资本质上不过是一种不确定利率的企业产权抵押贷款而已,只是企业借款的对象是股民不是银行而已。
        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将生产资本在股市上出售给投资人,因此股票市场的债务风险也就是投资人的投资风险。一般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都要超过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幅度,有些甚至超过几倍、几十倍、上百倍,这就使股市具有了投机和赌博的属性。在股票市场上,投资人以能够获利为吸引,将自己的资金投资股市,购买企业股份。从目前股市总体投资收益的情况来看,投资人投资股票市场的结果是亏多赚少,赚钱的股民不到十之一二,亏钱的股民十有七八,有些投资人甚至是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究其原因,大部分股民在投机手段上远远逊色于专业投资机构,在信息取得、股价操纵、交易方法等方面都与专业投资机构有着天壤之别。所有股民都盼望股票上涨,但很少有股民通过做空赚钱,而机构投资人对此取非常精通。在资本兴风作浪的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陷入了任人宰割的泥潭,很少有人能逃出险境。股市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赌博市场,变成了资本的狩猎场。在这种险恶的市场环境中,广大股民全部变成了投机资本的猎物,任由资本肆意宰杀。为什么有些效益好的企业股价并不上涨,而有些效益很差,甚至是经营亏损的股票价格反而一路飙升,涨到让人震惊的天价?这就是机构利用散户的逆向思维和惯性思维习惯,误导散户进行错误操作并且从中获利的结果。
        4、政府债务风险
        政府债务分为商品负债和货币负债两个方面,商品负债来源于货币发行,货币负债来源于国债发行。货币商品负债,政府发行多少货币,也就相当于亏欠货币持有人多少商品。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商品储备,那么它的货币信用也将难以维持。一旦政府权威发生动摇,通货膨胀危机将全面爆发,政府发行的货币将变成废纸一堆。国债是政府的货币负债,是政府向社会的借款,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但是,如果国债不能持续发行,一旦出现债务链断裂,那么政府将面临严重的债务风险。
        政府是行政机关,它并不生产任何产品,也不创造任何价值,它的行政活动是靠财政收入来进行维持的。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现象,就会形成一定的债务风险。一旦形成严重的债务风险,政府的行政活动也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对国家的管理能力将大幅度下降。“赤字”也就是政府执政的亏损,这种亏损目前在各个国家已经作为一种常态而持续存在。政府应对“赤字”的办法,一方面是发行货币,另一方面是发行国债。虽然发行货币可以解决“赤字”问题,但是整体上的货币价值将被稀释,导致货币信用整体下降,给货币持有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控制通货膨胀的扩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但是国债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必然导致“赤字”数量的进一步扩大,这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之后,企业全部属于社会公共所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原来的商品交易关系,已经变成了一个企业内部各个生产车间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同时,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供给市场,而是直接进入国家仓库,由经济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和物资也都由社会经济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不需要企业到市场去进行采购。在这种经济运行机制中,企业只需要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了,其他一切事情全部由社会经济管理部门进行运作。这种公有制的企业关系并不难理解,它就相当于把成千上万个私有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将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改变为互助合作关系。这样,企业之间的债务风险也就从根本上被化解掉了,企业自然也就具备了极其强大的生存能力。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企业生产不需要通过货币资金的周转来进行维持,不存在向银行借款的问题,因此也就谈不上银行债务风险的问题了。银行取消了贷款功能,企业之间也再不需要通过货币资金进行未来,因此货币购买商品的职能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时的财富数量仍然可以用原来的货币单位来进行统计,没必要取消货币的全部功能。所谓取消货币,并不一定非要取消货币的财富统计功能,而是取消货币用于商品交换和财富代表的功能,取消货币代表财富时所承担的信用风险。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政府不是通过财政收入来维持政权的存在和政令的执行,而是通过它对社会中全部人力和物资的统一管理权来进行执政,因此政府的债务风险就不存在了。由于政府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和全部公共财产的统一管理权,因此其执政能力将是极其强大无比的。一个政令,瞬间将会得到全民的响应和完美执行。这一点,在私有制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
        四、化解社会矛盾,打造和谐家园
        私有制规定,社会中任何私有者都只有权占有和消费自己的私有财产,各个私有者之间可以通过利益交换的方式进行经济往来,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他人的私有财产。在私有制社会中,每个私有者都是依靠自己的私有财产来进行消费和维持生存的,无论企业、家庭、个人或政府都是如此。这就使得每个私有者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由于私有者是依靠自己的私有财产来进行生活的,而他们所拥有的私有财产越多其生活状况就越好,生存能力就越强,因此他们都希望并竭力争取占有更多的私有财产。私有者们在竭力扩充自己私有财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对其他私有者的利益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在他们追逐利益的时候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这种利益矛盾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需要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者,没有哪个企业是全自动的无人企业。企业需要个人劳动来进行生产和经营,个人需要企业的产品来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消费,于是企业与个人之间就建立了商品交易关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他们各自的经济利益是相互矛盾的。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劳动力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利益矛盾,二是商品交易中所发生的利益矛盾。
        在劳动力交易过程中,劳动者的利益是多开工资少干活,企业的利益是少开工资多干活。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高了,就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因此任何劳动者都争取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但是,企业工资支付多了就会增加经营成本,降低利润,因此所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在竭力压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这就形成企业与劳动力在交易过程中的利益矛盾。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劳动者的利益是商品价格越低越好,企业的利益是商品价格越高越好。商品价格越低,劳动者就可以用相同数量的货币购买更多的生活用品,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因此劳动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都希望买到更便宜的商品。但是,降低商品价格会减少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减少利润,因此企业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都竭力提高商品价格。这就形成企业与劳动力在市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利益矛盾。
        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交易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压低工资和抬高物价都是企业说了算,劳动者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压低工资毕竟有个“零”的极限,绝对不会成为负数,但是物价上涨却具有无限大的发展空间,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上。这就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进行利益博弈所占据的绝对优势。
        在当今社会中,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劳资关系极其紧张,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司法诉讼已在家常便饭,给劳动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严重者还将导致暴利事件和扰乱社会秩序事件的大量发生,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多年持续的通货膨胀也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无形中夺取了他们天文数字的个人财富,使其生活进入难以解脱的困境。
        2、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
        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一方面来自于彼此之间的商品交易,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市场购买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主要生产资料的交易,在这种交易过程中,交换双方的利益同样是彼此对立的,同样存在利益矛盾。但是,企业之间更的利益矛盾主要来自于它们对市场购买力的争夺。企业要获得盈利,就必须将自己的商品销售出去,否则产品再好也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必须竭力争夺市场购买力。
        在生产过剩情况下,市场购买力疲软,企业为求生存不得不挖空心思地推销商品,于是就引起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采用五花八门的其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与此同时,企业的商品推销广告费用也大幅增加,给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然而,这一切费用都要通过抬高物价的方式附加在商品之上,最终都要由消费者来进行买单,给广大消费者造成极大的利益损害。
        3、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经济往来是通过税收方式来进行的。政府的利益是多收税,企业的利益是少税。政府多收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可以更好地维护政权的稳固,因此政府竭力扩大税收。企业少交税可以减少经营费用和提高利润,可以更好地进行扩大发展,因此企业竭力争取减少税款支出。这样,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就形成了尖锐的利益矛盾。现实中,虽然政府在税收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法律,但是偷税漏税现象仍然经常发生,使政府难以足额收税。
        4、银行之间的利益矛盾
        银行是靠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额来获得盈利的,存款越多就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和利润,因此各个银行都要尽力争取从社会上吸取更多的存款。社会上的货币资金总量是有限的,一个银行存款的增加,必然导致另外一个银行存款的减少,这就形成银行之间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各个银行在吸取存款的“大战”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不择手段地“拉存款”,导致银行经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一直以来,“拉存款”已经成为银行的一项必须完成的重点工作。无论是专门负责“拉存款”的部门,还是在前台担任储蓄工作的员工,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背负着极大的“拉存款”任务。一旦任务不能按期完成,轻者扣掉奖金,重者下岗待业,甚至被银行开除。这就给银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压力。并且,一些在“拉存款”中失利的银行还有面临资金周转的困难,严重者将因支付停止而破产倒闭。
        5、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医院本来应该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社会服务部门,它的责任本应该是保护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为人民他提供抵抗疾病侵害的保障。但是,由于盈利的驱使,医院救死扶伤的功能也就大打折扣了。医院作为一个具有盈利性质的部门之后,它就与患者之间产生了利益对立的矛盾。医院的利益是去医院看病的患者越多越好,医疗收入越多越好;患者的利益是去医院的次数越少越好,看病花费越少越好。这就在医院与患者之间形成尖锐的利益矛盾。如今的医院只给钱看病,并不是给人看病。无论你得了什么病,只要你没钱支付医疗费,那么医院也不会为你免费治疗。至于病人的生死,那只能听天由命了,与医院没有任何关系,医院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半点损失。由于开药方的权利掌握在医生手中,而医生的治病的目的又是获得盈利,所以在患者看病的时候就会经常遭到医院方面的“技术”性欺骗和宰割。在这种情况下,本来花很少钱就可以治好的病,却花了很多的钱;本来不花钱就可以自然康复的病,却花了很多的钱还没有治好。
        在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利益交换过程中,医院是交易主宰一方,患者是被宰割一方。患者在医院看病,治疗方案完全由医院进行策划,患者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任由医院肆意宰割。于是“过度治疗”就成为医院宰割患者和获得盈利的最智慧有效的经营手段。别人那里多有过度治疗的事件,但那只是听说,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是终生难忘的。记得2001年初春的一天,我眼睛充血,去沈阳市第四眼科医院看病,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诊断之后,开出多种治疗药物,共计花费400多元。回家自己上药治疗之后,眼病症状并无明显好转。情急之下,自己突然心血来潮,去家附近的药房花15元买了一瓶氯霉素眼药水。回家滴眼一次之后,眼病症状明显好转,三分之一的眼药水用完之后,眼病痊愈。400元与15元之间是26.66倍的比例,不知道这是否属于过度治疗?当然,这也可能是医生的医术问题,在这里就没有必要去进行讨论了。
        过度治疗是医院谋取暴利的有效手段,而患者对这一谋财害命的做法却没有半点的抵抗能力。有很多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医院原本知道对其进行继续治疗无非是落得个人财两空结果,但还是非常执着和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最后自然是医院获利丰厚,患者人财两空。患者本身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有些甚至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医院骗取他们的钱财无疑是对他们的艰难处境雪上加霜,使其生不如死。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医院与患者之间对立的利益关系所造成的。
        6、民众与其他服务行业之间的利益矛盾
        除医院之外,民众与其他社会服务行业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对立矛盾。在饮食方面,饭店的利益是饭菜的投入成本越低越好,价格越高越好,顾客的利益与其正好完全相反。这就形成饭店与就餐顾客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在小区管理方面,物业公司的利益是物业费越高越好,提高服务的成本越低越好,业主的利益也是与其正好完全相反。这就形成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装修公司与顾客之间,幼儿园与孩子之间,养老院与老人之间等等,同样都是这种利益对立关系。
        他人的事例暂且不提,前几天我家的门锁坏了,是否有人故意破坏暂且不提,门锁是必须要进行修理的,否则就无法进出家门。去家附加找了修锁的回来看了一下,他说是锁芯坏了,需要更换,一个锁芯350元,加修理费150元,一共500元,便宜我50元,收我450元。由于当时着急,也没在网上查查锁芯的价格,门锁修好之后就付给他450元。修锁的走了之后我才反应过来,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锁芯怎么会买到350元?在网上查了一下,和他更换相同的锁芯才49元,贵的也不超过100元,他竟然收我350元,使我无形中损失300元。这就是民众与服务行业之间利益对立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7、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矛盾
        学校的利益是多收学费,少支出教育费用,少传授文化知识,而学生的利益正好与其完全相反。这就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在这种利益对立关系的作用下,教师在学校中并不尽力讲课,因为学校支付的工资达不到教师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学校不能学到足够的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校外补习。这就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教育费用。听令居说,他家女儿在高中毕业最后一年的功课补习中花了10多万元,当时我还不敢相信,回来问了其他一些朋友,他们说临近大学考试,一般都要花这个数量的补习费用,还有比这更多的。虽说国家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行业,但是在盈利的驱使下,教育也变成了盈利的工具,并将学生盈利对象,使一些有才无钱的学生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8、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利益矛盾
        政府的利益是扩大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而财政支出里面公务员工资也是其中一项,于是政府以公务员之间就形成了对立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多公务员经常会与社会中的成功富人有着不同形式的公务往来,这就使他们有了发家致富的欲望。在这种欲望和权力的作用下,公务员贪污腐败的现象也就顺其自然地产生了。政府给了公务员极大的权力,但是没有满足其无限的欲望需求,这就是导致贪污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公务员不满足现有的工资收入,于是就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各种国家权力进行猖狂的贪污腐败活动,给国家和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
        由于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因此政府不得不出台“高薪养廉”的劳资政策,让公务员享受高于普通民众的工资待遇。但这同样不能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只是使这些贪污腐败现象更为隐蔽和不被发现罢了。关于全国贪污腐败的人数和金额,政府有准确的统计,作者不得而知,无法进行举例说明。
        百姓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国家的公检法机构,但是在金钱诱惑下,使其发生在公检法方面的贪污腐败现象尤为严重。一些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已经习惯了站在罪犯一边,完全不把被害人的利益放在心上,他们竭力帮罪犯开脱罪责,最终实现赃物共享。贪污腐败现象的泛滥成灾,这不仅严重伤害到国家和民众利益,它还将严重破坏了政府执政形象,使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和支持,使政府的政权发生动摇。
        共产主义公有制规定,任何个人、团体和机构都不得占有任何数量的私有财产,他们所创造的所有财富也都归属于全民公共所有,同时他们的生活、生产和经营管理费用也都全部出自社会公共财产。社会取消私有财产占有形式之后,其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原来私有财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为社会公共财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大家一起创造属于共同所有的财富,同时也共同享受这一财富,这样就将所有个人和各个部门的经济利益全部统一起来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劳动者以企业为家,成为企业和社会的真正主人,免费享受企业生产的所有日常生活用品;医院是患者之家,患者是医院的主人,享受全部的免费治疗和住院期间全部免费的日常生活用品;学校是学生之家,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享受全部的免费教育和全部免费的日常生活用品;养老院是老年人之家,老年人是养老院的主人,享受全部免费的日常生活用品;物业公司变成社区服务公司,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部的免费服务。总而言之,个人只要完成社会分配的工作任务,他的全部日常生活用品将全部由社会无偿供给;职能部门只要完成它应尽的职责,那么它的一切消费也都由社会公共财产中进行提供。在这种利益统一的社会中工作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非常亲切和友善,到处都充满着和谐愉快的气氛,很少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彼此仇恨和争斗的现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铲除了人与人之间利益对立根源的结果。由此可见,任何社会矛盾都将被彻底融化在公有制这一无坚不摧的火红熔炉之中。
        五、打破专利垄断,节省科研费用
        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如今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成果,主要是科学技术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创造出多样多量的劳动产品,可以满足人们更多更好的消费需求,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先进科学技术。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能力,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就需要向科学技术的研发部门去进行购买,这就使科学技术具有了商品的属性。科学技术的商品属性是建立在专利权基础之上的,没有专利权的存在,科学技术也将不能成为商品。
        所谓专利,就是发明人对其研发的科学技术所具有一定期限内的产权和经营权。国家通过《专利法》来确定发明人的科研成果为发明人的产权,并授予一定期限的垄断权。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是威尼斯。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但是,这部专利法的内容比较简单,保障效能较低。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此法被称作世界专利法的始祖,其中一些立法原则和法规,后来被许多国家制定专利法时所效仿和借鉴。进入18世纪以后,欧美各国相继颁布了专利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学技术的专利制度。
        虽说专利制保护了发明者的利益,但同时也阻碍了科学技术在一个国家和
全世界范围的普及应用。这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对某一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将使其在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内难以在国内进行广泛的普及应用,因此也就限制了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作用。从全世界角度讲,相同科学技术的重复研发现象更是极其严重。有些国家高科技的专利是严格禁止向国外进行出售的,因此各国不得不重复进行此类科学技术的研究,导致人类同一项研究项目费用的巨额增加,浪费掉大量研究费用。另外,私有制下的科研人员各自为政,科研工作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形成盲目混乱的局面,因此导致一些重复和非实用性研究成果的大量产生。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研成果进行支持,另一方面大量的科研成果无实用性大量闲置,这就导致社会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
        专利制是私有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私有制的一个衍生品,它伴随私有制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私有制的灭亡而消失。共产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私有制被彻底废除,专利制也将同时被全部废除。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科研人员将在社会专业机构的领导下进行有组织的实用性科学研究,因此现有混乱的科研局面将得到全面制止。在科研效率方面,私有制下是个人或小团队利用有限的资金来从事科学研究,而公有制社会可以调动全社会的科研资源来进行科学研究,这比少数人利用有限资源搞科研的效率要高很多。并且,所有科研项目都是直接供给全社会的,不会有科研项目积压的现象发生。在科研风险方面,私有制下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赌博性质,赌赢则发家致富、光宗耀祖,赌输则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公有制下的科学研究只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分工,其科研项目全部由社会统一制定,科研风险由社会进行全部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生活不会因科研项目的成败而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社会也对所有科研人员的人身和事业的安全都将形成最好的保护。
        有人可能会质疑,如果失去个人利益的诱惑,那么必然失去科学技术的研发动力。其实并非如此。共产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个人利益将转变为社会公共利益,个人追求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并且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工作奖励制度,对于工作贡献大的劳动者也会给予改善生活条件的奖励,因此科研人员同样可以使发明人享受到自己应有的科研成果。只是,个人拥有这一科研成功的所有权而已。另外,科学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也只是完成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已,并不算是为社会做出了特别不同的贡献。因此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科研工作将都是非常高效的。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劳动者都是社会的公共财产,所有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发明人也都是社会的公共财产,因此所有科学技术都是社会的公共财产,不存在任何个人的专利权。一旦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出来,那它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及时推广和应用,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将迅速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先进科学技术需要在较大规模生产企业中进行应用,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部财产集中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有,它完全具备组建大规模生产企业的能力,这将使科学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效应。科学技术研究的统一化、定向化、实用化、规模化管理,必将大幅度提高科研效率,同时还将节省大量的科研费用。
        六、铲除战争根源,促进世界和平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大大小小的战争接连不断,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各国内部战争所造成的人员和物质的损失暂且不提,单就两次世界大战所导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就让人心惊胆寒!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人类浩劫,它爆发于1914年7月,停战于1918年11月,持续了4 年多的时间,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超过13 亿人(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受到战祸的殃及,其中死亡1000 万人,相当于此前欧洲1000 年间历次战争死亡人口的总和,受伤的约2000万人,战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7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停战于1945年9月2日,从欧洲到亚洲,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造成9000余万军民伤亡,直接死亡人数多达7000余万人,并造成4万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以上这些,并非只是冰冷的巨额数字,而是人类历史上极其悲惨的血泪控诉!原本多少个幸福家庭在战争中被残酷地毁灭,多少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多少对生活的美好希望被残酷地摧毁,多少儿童、青年还没有体会到人生应有的幸福就离开了人世,多少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多少孩子成了孤儿,多少妻子失去了年轻的丈夫,……。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痛苦和损失是难以用言语来进行表达的,它甚至比有史以来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从经济学角度讲,在战争中牺牲的大多是青年人,而年轻人正是从事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牺牲将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对社会生产力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进而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战争将导致大量武器弹药的消耗和大量房屋、物品的损毁。武器弹药是非常昂贵的,消耗之后也就损失掉了;房屋、物品也具有极高的价值,损毁了也就彻底损失了。由此可见,任何战争都将给人类社会造成双重性的重大经济损失。
        现如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事仍然持续不断,给世界人们造成极大的灾难,造成极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不及早铲除战争对人类生存的威胁,那么未来人类将大概率毁灭在自己所发动的高效能武器的战争之中。如果人类如果再不走出打打杀杀、尔虞我诈、野蛮疯狂的危险处境,那么也就真的离自身的灭绝不远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那么人类不仅会像恐龙一样留有骨化石的遗迹,而且还会有自己制造的各种文明遗迹。而这一切遗迹,将等待着未来的文明生物去进行科学考察和发掘。
        导致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无外乎是独立国家或地区之间利益之争。一直以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和人民,分别被其独立政府所私自占有。一个国家的领土越大,人口越多,资源越丰富,该国的国力就越强大,人民生活也就越富裕,否则相反。因此,各国政府和民众都希望并竭力争取扩大本国的势力范围。这样,国家之间就形成了生存利益彼此对立的矛盾。如果这种矛盾不能通过政治或经济的方式来进行妥善解决,那么就必然要实施武力解决,于是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争一般都是由于强国侵略弱国,弱国不甘被侵略而发生的,因此强国、强军也就成为各个国家优先的发展方向。各个国家国力和军力的进一步强大,自然也就为新一轮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重大的隐患。一旦国家之间发生重大的矛盾冲突,毁灭性的战争的爆发将不可避免。
        人类社会的未来一定是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如果能够在世界范围建立起共产主义公有制,将各个对立国家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将土地和资源由全世界人民一起进行和平共享,将各个独立国家相互对立的利益统一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那么引发战争的理由就不存在了,导致战争发生的根源就被彻底根除掉了,战争自然也就不会再次发生了。从此,人类社会将不再受到战争的威胁和破坏了,人们将过上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在共产主义世界里,联合国政府接管了目前各个独立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权,组成一个由人类多民族参加的民主共和国,并通过联合国遍布世界各地的司法机构来维护世界秩序。这时,军队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目前各个国家的军备竞赛自然就不存在了,所支出的庞大军费也将被全部节省下来,投入民用将给世界人民创造极大的福利。
        一个是保留独立政权,但却要承担极大的战争风险;一个是建立联合政权,铲除战争根源和战争风险。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也就相当于选择了未来人类社会的文明或野蛮、暴力或和平、毁灭或永生、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个人舍弃自己的私利很难,政府舍弃自己的私利更难。但舍弃个人和政府的私利,这正是人类社会进步所要做到的对自身传统习俗的一次彻底革命,而这一革命事业的成功,将使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互敬互爱的和平的文明发展时代。
        以上所列举的,还仅仅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几个主要方面,实际上它的优越性远远不止这些。私有制社会的所有问题和弊端,在共产主义制度下都将得到彻底解决。从实践方面看,即使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半公有制社会主义时期,很多的公有制优势也已经得到实际的体现。但是,由于对共产主义原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以往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建立都只是停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层面,因此上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并没有完全得以真正体现。从苏联的“十月革命”(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917年11月7日)算起,共产主义理论已经进行了103年7个月零4天的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建国72年,也进行了近72年的理论实践,两者都经历了较长的共产主义理论实践时间。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实践效果都并不十分理想,苏联于1991年改制解体,中国也于1978年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生产资料公有的份额逐年减少。再加上欧洲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制,现如今共产主义元素在世界上的存在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即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中仍然占有较大的,甚至是100%的比重,那么它的共产主义理论实践也只是处于不完整的阶段。只有建立全部财产公有制,而不单单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将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全面体现。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重新研究和真正了解共产主义原理。只有真正掌握了共产主义原理,才能将共产主义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在人类社会中谱写出一个最伟大的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新篇章。
        
        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等待着我们去尽情拥抱!
        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万岁!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2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