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春辉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作为一名宗教哲学家,斯温伯恩并不排斥科学的力量,相反在他看来,二者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确证的。作为上帝存在证明的重要手段,设计论论证是斯温伯恩用来回应他人质疑的一个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其论证过程也存在诸多商榷之处,需要审慎以待。
关键词:上帝存在;科学与宗教;设计论证;商榷之处
一、设计论证问题引入
设计论论证,通常指的是这样的论证方式:通过从自然中找到一些具有明显的秩序性和目的性的事物,来证明一位智慧的设计师或者造物主的存在。几个世纪以来,神学家宣称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其自身的秩序性和目的性,但这些现象的存在需要一个自然之上的智慧或者说存在来解释,即所谓的智慧设计论。其推导过程如下:从这复杂的世界得有序性出发,推论出这世界有一个设计者。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英国自然神学家威廉·佩里的钟表论证:“如果你在野外发现了一块表,毫无疑问你会认为这是某个人不小心遗失在此地的,因为钟表的功能与结构都是人类智慧设计的产物,现在我们发现生命具有比钟表复杂得多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自然能认出这是一种智慧设计的产物。”佩里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某些复杂精巧的自然物,例如人的大脑,比作一架架精巧复杂的钟表,并尝试通过这些“钟表”的合目的性证明必然存在一个智慧的“钟表匠”——即设计创造它们的上帝。
但这种说法遭到了休谟等思想家的质疑。休谟从其经验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与其费尽心力证实或者否定上帝,还不如承认无法获得这方面的经验。但休谟的观点在当代受到了斯温伯恩的反驳。
二、休谟对设计论论证的质疑
就其实质而言,类比是设计论论证依赖的方法,认为就像人类设计复杂事物一样,这个复杂的世界也必然是由一个类似于人类的智慧来设计的。也即是说,设计论证从相似性出发所作的证明是一种类比方法,它根据一部分属性相似来推断其他属性也相似,根据一个特殊对象中属性的联系,来推断另一个对象也有这种联系,但这缺乏逻辑上的严格性和充足的理由,而带有假定和猜测的色彩 。而休谟也正是从这一点进行质疑的。
首先,休谟认为,除非找到合适的证据,否则我们不能对产生结果的原因妄自添加。“当我们从一个结果来推出一个特殊的原因时,我们必须把结果同原因区分开来,除了足以产生这个结果的要素外,我们不能把任何附加的东西归之于这个原因。”他意在把经验世界这一结果所产生的原因,限定在经验世界所体现的因果律内。即是说,经验世界中的东西,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互独立的原因,但这一原因没必要也不能无限追溯到上帝那里。因那是不能通过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在他看来,上帝只不过是人们在这一因果链所“附加的东西”,并非是“足以产生这个结果的要素”。从有限的结果只能反推出有限的原因,而不能推出一个无限的神的存在,而设计论证正犯了这种夸大原因的错误。
而斯温伯恩则认为这一原则会否定科学。就像牛顿从有限的证据中推出了普遍性的经典力学定律一样,在科学史上有太多超越逻辑而创造的新理论,有太多超越归纳法得来的新知识,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斯温伯恩认为,“从有限的结果只能反推出有限的原因”这种说法并不符合科学知识发展的实际情况。
其次,在休谟看来,若按照设计论论证,上帝在经验中是应该观察到的。如其所言:“由于两类物件,根据观察,是常常联结在一起的,于是根据习惯,当我看见其中之一的存在,便推出其他一个的存在……但在现在的情形下,物件是单一的,个别的,没有并行的,也没有种类上的相似,怎样能应用这种论证,那就难于解释了。”也就是说,休谟认为除非我们曾经在别的时间看见过别的上帝创造别的宇宙,否则我们无法断定一个创造了宇宙却又无法被直接观察到的上帝的存在。
但斯温伯恩认为这种说法对科学方法同样不适用,如果我们发现人工制品与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且如果生命与人工制品相似,那么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很合理的推出生命有一个制作者——即使没有观察到别的制作者制作了生命。并且,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乏类似的类比方法。就好像牛顿因为一个掉落的苹果而研究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这同样是只观察了我们生活的世界而没有把其他可能存在的空间考虑进去,但为何我们却能对其接受而没有质疑呢。既然如此,设计论证中因为没有考虑其他空间而被质疑就是不应该的。
最后,休谟从因果律的无穷后退反驳了涉及论论证。在他看来,“就因果关系而言,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并无两样,如果物质世界必须有一个原因,精神世界也须有一个原因,而且我们同样可以要求寻找这些原因的原因,以此类推,乃至无穷。”按照休谟的观点,我们只能无穷倒退,但却得不到世界的设计者这么一个最终的结论。
斯温伯恩认为,这么说来科学又何尝不是这样,无穷倒退却不能得到一个最终的结论。但是在科学中,假定一些实体去解释观察到的结果是必须的,只要它能够对此进行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好像借助粒子的概念能够让我们更容易去理解量子力学一样。从解释的角度来讲,我们没有必要把解释无穷倒推下去,只要找到解释需要被解释的事物的原因就可以了。
可知在休谟看来:从观察经验中不能合理地推出超出观察经验的事实,所以他认为设计论证推论上帝并无合法性保证。可以说,休谟对设计论的批评基于他极端的经验论,他认为设计论中的类比推理都是有关具体事实的经验推理,不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更不能超出经验去进行推理。确实,休谟的看法指出了设计论的短处,就是使用类比方法进行论证的确不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因此它无法从逻辑上确认宇宙的设计者的存在。
但是,斯温伯恩以自然科学为例,反驳了休谟的观点。在斯温伯恩看来,休谟对科学的描述并不准确,休谟这种极端的经验论忽视了人的创造性想象力在发明新概念、新理论在解释事实材料这方面的关键性作用。科学理论的建构不能脱离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科学假设、建构科学模型都不是纯粹经验的,所以科学也并非休谟意义上的纯经验体系。事实上,只要建构理论,就要从有限的经验证据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所以休谟的理论与科学的真实面目仍有偏差。而斯温伯恩的回应也抓住了休谟批评中的漏洞,对设计论证作了精彩的辩护。
三、简洁性原则
根据贝叶斯公式我们可知,一个越有解释力并且越简单的假说,假说的P(h︱e&k)的值就越大——也就是说,该假说被观察证据证实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在面对这个世界存在的许多特定复杂性的证据时,诸如进化论这些理论无法解释具有特定复杂性的结构是如何产生的,而设计论却可以解释。由此来看,在面对具有特定复杂性的生命起源这一问题时,设计论比进化论更简单。也就是说,它比后者更可能被观察证据(生命具有特定复杂的结构)证实为真。斯温伯恩讲到不同理论的先天概率问题,而不同理论的先天概率问题往往在于其简洁性。也即是说,越简洁的理论越具有较高的概率。
让我们比较一下有神论中的设计论证和无神论。就我们目前有序的世界来看,存在着一位智慧的造物主——上帝,创造出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以及有规律的宇宙具有很高的概率。相反,无神论的假设则是全部物质都以某种能力和倾向在一个没有上帝的宇宙中不知所以的开始其存在,或者说在一个没有秩序的安排下却自发的朝着某种共同的倾向有序的存在。也许有以果溯因的倾向,但就理论的成真概率来说,有神论的理论成真概率显然远远高于无神论的成真概率。
“上帝存在”是一个很简单的假设,远比其他关于事物来源的假设简单。解释不能无限倒退,最可能停止的地方就是最简单的地方。如同“奥康剃刀”所揭示的那样:“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因此最简单的说法便是:存在着一位智慧的设计师——上帝,他设计了一个受自然律支配的世界。在斯温伯恩看来,设计论有很大的解释力,并且其设定极为简洁,具有更高的先天概率。因此,作为背景证据的受自由律支配的世界的存在使得设计论的假设具有很高的成真概率。
四、斯温伯恩设计论中的可商榷之处
斯温伯恩试图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宗教,宇宙学的奇点理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粒子理论等等,似乎都成了其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神学服务的手段,这自然有利于神学的与时俱进,能用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但这无疑削弱了传统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当上帝成了一个需要被理性逻辑推导出来的抽象的存在的时候,其崇高性和至上性何以体现,其道德和情感上的感召力又在哪里,换言之,我有什么必要去信仰这么一个所谓的“上帝”呢。
设计论不是完美的,如斯温伯恩曾言,其设计论只是从事物展现出的智慧痕迹来推断事物出于设计,至于设计者如何,设计论并未提及。设计论从严格的推理方法出发说明,理性只能认识上帝一部分能力,即设计的能力,至于上帝的本质——身为设计者本身如何,不是我们的理性能达到的。也即是说,通过设计论,我们只能知道有那么一位被称作上帝的设计者存在,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而且即便这存在也只是概率上而非确证的。
斯温伯恩在其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中是以概率为前提的,在使用描述概率关系的贝叶斯公式时,他宣称有神论成立的概率大于无神论成立的概率。这种做法无疑是新奇的,“概率”的引入与以往那种独断式的证明相比,无疑更能让人接受。但既然是概率,涉及的就是随机事件,这在原则上是可逆的和可重复的,比如我可以无数次的抛硬币来确认其正面向上的概率,但人类和宇宙的起源是一次性的事件,从过去一直延续至今,不可逆不可重复,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再做一次有关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实验去验证这种是否是上帝创造的概率。斯温伯恩将随机事件与上帝存在类比,用可逆可重复的事件来规定不可逆不可重复的事件,并宣称科学的发现都在增加上帝存在的概率,在我看来不免有偷梁换柱之嫌。
还有就是,正如上述第一点提到的一样,斯温伯恩为了彰显自己理论的科学性,在用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论证上帝存在的时候,忽视了传统宗教中十分重要的教义,比如三位一体、因罪受孕、道成肉身、原罪救赎等问题,或是斯温伯恩觉得这些教义难以理解,亦或是觉得这些教义与其科学的方法相悖,于是他回避了这些问题,但总是让人有点遗憾。
整体看来,斯温伯恩关于上帝存在的设立论证证明将科学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用科学充当为神学辩护的手段,用概率避免独断式的声明,无疑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其论证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瑕疵,例如削弱了上帝信仰层次的力量、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以及过分夸大科学在其中的作用等等,其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深思。“上帝存在”,这条路终究要继续走下去。
参考文献:
1.休谟:《人类理智研究》,吕大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陈修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3.布鲁克:《科学与宗教》,苏贤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伊安·巴伯:《当科学遇到宗教》苏贤贵译,北京:三联书店
5. Richard Swinburne,《Is There a G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Richard Swinburne,《The Existence of G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齐春辉(1996.02-)男,汉族,河南周口人,中共预备党员,硕士,主要从事宗教学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