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部 湖北孝感 432100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其后分析了实验中面临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策略措施。
关键词:生物安全教育;高职;微生物;实验室管理;重要性
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微生物实验室不同于普通的专业实验室,其充分凸显出生物安全的实际要求。所谓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及操作人员在进行一系列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中,有针对性的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其自身产生的危害及影响。近年来,生物安全日益受到各大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在非典、新冠禽、流感等等疾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专家甚至基层群众都逐渐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现实意义及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生物安全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缺陷,部分发达国家在教育阶段就制定出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宗旨,对实验环节环节进行了有效的规范。而我国也在2004年提出了实验室微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及相应的建设标准。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有效改革,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养和提高。针对医学院校而言,积极组织开展了微生物实验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理念。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该实验对学生的操作要求极高,规范性、综合性较强,因此学生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加之实验室的使用人数众多,某一项检测用具可能数次使用,因此在这样背景下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极其重要。
2 高职院校微生物实验中面临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
2.1 个人安全防护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多数医学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进行微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时会以致病微生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这样的微生物并不会进行十分详细的处理,其活力、毒性仍然保持在原始状态。而部分教师在实验课程开展之前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其意识薄弱。例如,部分刚刚进入院校中的学生在生物实验室中并未穿工作服;在实验教学结束之后,很多学生直接将菌液倒入管道;有的学生则将自身随身用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直接带进实验室,直接摆放在操作台上;有的学生在做完细菌实验后没有及时洗手就开始就餐;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结束之后将工作服与其他物品放置在同一位置。这样的行为及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危险性,由于缺乏一定的生物安全意识,导致病原微生物不断扩散,不仅仅造成实验操作人员感染,甚至会引起大面积的传播,最终造成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
2.2 操作不规范及辐射损伤
第一,有的学生并未戴手套就直接将无菌接种环从一处一到另一处进行接种;第二,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打开培养皿却没有及时盖上,造成细菌在空气中的传播;第三,在接种的过程中与他人直接沟通交流;第四,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面对打碎的器皿直接进行操作。众所周知,微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着大量潜在的病毒和细菌,因此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操作必须确保无菌环境。在操作之前,还应当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但有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直接在紫外线灯下进行操作,导致皮肤损害。
3 高职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策略措施
3.1 树立正确生物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第一,高职院校在进行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理念。对于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而言,必须在开展之前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并熟练掌握使用技能技巧。
据调查显示,在过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微生物实验室只是开展最为基本的安全管理,例如,将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张贴。但这样的方式方法缺乏实用性,过于形式主义,学生根本不会阅读操作提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规范制度,使其掌握防护方法,不断约束规范自身的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在实验结束之后,正确高效的对样本及危险品进行处理,及时快速的熟悉实验室的布局环境以及相应的防护策略手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会自救及逃生。据调查,部分教师认为安全教育会缩短实际教学时间,但只有教师正确看待安全问题注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学生才能掌握相应的专业的知识技能,并自觉主动的养成实验习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约束规范自身行为举止,以此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性、稳定性。
3.2 加强自我保护,规范自身操作
工作服是学生自我保护最为关键的一道防线,因此第一,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将自身随身携带的物品统一放置,同时与无菌操作台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接触微生物的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病毒感染;第二,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展之前应当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操作,向学生示范操作规章及处理方法,而学生在独立实验的过程中一旦面临任何问题及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向教师反映,之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完善。同时,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不能将其直接放入书包中,不能直接接触自身的随身物品,需将其反向折叠之后放入专用的袋中,与自身的日常生活用品分开存放;第三,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责任心,监督管理学生的言行举止及实践操作过程,引导其必须严格遵照制度规程进行实验操作。而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则首先应当进行示范教学,运用精简的语言,放慢动作,让学生全面系统的领悟实验操作的要点要义,从而快速掌握技能技巧。
3.3 建立健全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微生物实验室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多的问题及不足,不仅仅是因为制度建设不到位、不完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因此,第一,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学生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要求和标准,与实验无关的人员非必要一律不得进入;第二,初次实验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防护方法,以此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及重点核心,引导学生在未来实验时能够沉着冷静、有调理、有方法的进行自我防范;第三,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及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对实验室的防护工作进行检查,了解病原微生物样本的保存状态、使用情况,同时对实验过程中所排出的一系列废水、废气、废物处置方法、处置流程进行监控,从真正意义上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贯彻落实;第四,教师必须做好微生物菌毒种以及样本的台账,对其去向、来源有效记录,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档案,并派专人进行负责。同时对于一些危险性较高的病原体必须进行单独存放,储存在特殊的柜中,由专人保管,最好是两人或两人以上保管,对柜子上锁,每个管理负责人各拿一把钥匙。而学生如果要领取相关的样本必须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签字同意。
3.4 科学合理地处理实验垃圾
对于微生物实验室所产生的一系列废物垃圾应当尽可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处理,利用一系列消毒剂及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具体而言,学生必须深入了解物品消毒的具体流程及程序贯彻,落实高压消毒、高压减菌等等方式方法,实验中的菌液不能直接倒入管道,如果存在一些固体废物需要运出实验室进行集中处理,那么则应当将其放置在封闭并且防漏的容器中。
参考文献:
[1]王国清. 提高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2]张韦深, 刘秋娜, 吴美茹,等. 浅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与对策[J]. 广东化工, 2020(16).
作者简介:孙小华(1984-),男,湖北咸宁人,讲师,中级营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病原微生物、营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