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结构模型与提升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1期   作者: 张鑫 张义
[导读] 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梳理了使命感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结果
        张鑫  张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1418)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梳理了使命感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结果,并通过扎根理论对课程思政教师使命感的前因、后效及内涵进行研究,提出“高校课程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生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的理论模型,最后对提高高校课程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职业使命感;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响应教育部的这一倡议,我们需要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因为使命感能够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例如提高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工作质量、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一、使命感的内涵演化及结构模型
        “使命感”一词源于西方文化,源于宗教领域,意为上帝的召唤,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世俗化。学术界对职业使命感的定义主要从职业使命感的来源和职业使命感的目的两方面进行界定。其中,职业使命感的来源主要包括来源于外部、个体自身、外部和个体自身三方面;职业使命感的目的主要包括为了潜在的个人利益、为了促进亲社会行为或其他导向两方面。
        使命感的维度,极少部分学者认为它是单维度构念,大部分学者认为它是多维度构念。关于使命感的测量,使命感的职业问卷(CVQ)是最有效的测量工具。且不同的学者,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的职业使命感进行研究,侧重于不同的维度,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使得学术界对使命感的维度没有统一的认知。
        高校课程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前因包括自我效能感、家庭和社会鼓励,职业使命感的后效包括主观幸福感、工作投入、职业成功及家庭矛盾。从中可以看出,职业使命感会带来积极的结果,还会导致消极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核心范畴、主范畴和职业使命感的联结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氛围、自我效能感和激励是行为主体产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属于“职业使命感培养阶段”变量;责任、源动力、亲社会性是行为主体对职业使命感的认知,所以属于“职业使命感认知阶段”变量,主观幸福感、工作投入、职业成功和家庭矛盾属于主体行为行动后产生的行为结果,所以属于“行为及行为结果”变量。
二、高校课程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提升路径
        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有助于激发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从国家和社会、自身、高校、及家庭四个方面对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提升策略进行阐述。
        (一)发挥国家和社会对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影响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激励体系。首先,制定监管政策,确保每年对教育的投入资金,以及教育资金的及时下发;其次,完善教育资金投入方式,例如实现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形式教育资金投入并存的方式。
        2.改革教师一评终身制,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国家应当采取措施,改革教师一评终身制,改革“教师岗位只能上不能下,教师报酬只能多不能少”的规定。
        3.优化社会对教师的认知,提升教师自我满足感。首先,社会需要定期开展活动或会议,对教师的突出成果进行展示、宣传,使人们能够了解他们做出的贡献,以及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教师享受部分特殊待遇。
        (二)思政教师自身培养职业使命感
        1.认真挖掘教学中的乐趣,培养教学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寻找工作乐趣和热情。
        2.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才能给教师带来工作上的满足和动力,从而带来职业使命感的提升。
        3.提升个人价值观,培养职业认同。

首先,多与有政治建设的人进行沟通,体会思政对人生的重要性。其次,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4.提高心理韧性,提高抗挫能力。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平复情绪,减缓压力。第二,多交际,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第三,多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能力,加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校培养课程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
        1.加强思政教师选拔机制,提升整体思政教师职业使命感。学校需要提高思政教师准入门槛,主要通过选拔的依据原则以及具体办法,结合组织相关部门甄别应聘人员使命感的能力来实施。
        2.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自我效能感。首先,组织中的相关部门需要设计职业使命感相关的培训体系。其次,规范组织对思政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制定系统化的思想理论教育计划并贯彻执行。最后,充分利用多方平台,创新教育形式。
        3.明确思政教师职责,提升工作意义感。对于各高校的思政教师,其所属组织相关机构可以从认知重塑、关系重塑和任务重塑三个方面明确其工作任务,提升其职业使命感。
        4.满足思政教师社会需求,提升心理满足感。首先,在组织内部设置公告栏,公布具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的成就等信息;其次,提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最后,改善思政教师的工作环境。
        5.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可以具体通过与薪酬绩效、职业发展晋升以及符合组织风格的其他激励手段来实现。
        6.建设积极的组织文化,提升教师目标感。学校可以通过理念提炼、氛围营造、行为趋同等过程,使思政教师能够行为统一、思想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使命感的影响。
        (四)家庭为课程思政教师提供支持
        首先,家人营造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家庭氛围,营造一种以他的工作为荣的氛围;其次,家人可以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并安慰他,使他感受到关怀的力量;最后,家人需要处理好他除工作之外的事情,使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1] Allan, B. A., & Duffy, R. D. (2014). Calling, Goals, and Life Satisfac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2(3), 451–464.
        [2]Dik, B. J., & Shimizu, A. B. (2019). Multiple meanings of calling: Next steps for studying an evolving construct.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7(2), 323-336.
        [3]Zhang, C., Hirschi, A., Herrmann, A., Wei, J., & Zhang, J. (2017). The Future Work Self and Calling: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Life Meaning.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18(4), 977–991.
        [4]廖传景,毛华配,杜红芹,等.中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的结构与测量[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60-166.
        本文受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项目《高校课程思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张鑫(1996.05-)女,汉族,山西太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张义(1978.05-)男,汉族,湖南华容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