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专业和专业群设置更加关注行业、产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专业群建设更要与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相联系。要想培养适应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需要,全面认识职业的资格要求,并将其准确地反映到教学标准等教学文件中去。
关键词: 双高;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19 年高职双高计划、百万扩招,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高职教育经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国务院向职业教育提出“职教 20 条”的“命题作文”时,职业教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的建设还存在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专业群的构建方面,职业教育尚缺乏足够的研究。从近年来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搭建、信息化课程改革均以专业为单位,重视专业体系下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构上思考不足,课程改革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对接难落地,较难有效支撑专业群的建设。
因此立足于培养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构建高水平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是摆在所有职业教育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设计得是否合理,取决于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否科学。学习任务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而设计的学习载体,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
职业教育的学习任务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由此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生产任务的真实再现,即所谓的“源于工作,又高于工作”。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就是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由一个或若干学习任务组成。 如“机械装置制作”是机械加工技术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也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课程,包含“夹具制作”“液压千斤顶制作”等若干学习任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后,学生可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学习任务的设计由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特征、产品类型、工艺流程种类以及不同的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设计学习任务时,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和教学经验。因此,同一门课程的学习,在不同学校可能会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像是“导演”对教学“脚本”的设计,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任务。因此,学习任务的质量,是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质量的体现。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它建立课程体系的基础不是学科逻辑,而是职业能力发展逻辑。普通教育是先理论后实践;职业教育是先实践后理论。职业教育课程是按照能力发展逻辑确立的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其课程结构和顺序设计符合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是从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来的,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包括“工作”的全部内容,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通过综合性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问题情境”;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学生可获得一个职业的职业资格,从而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课程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认知能力和生涯发展的潜力;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工作实践,反映工作的整体内涵,即工作对象、工作条件和工作要求;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这一课程体系建立了课程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世界的直接联系,能够促进学习者(职业)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职业认同感建立。与简单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相比,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更高层面的综合课程,其课程目标不再是获得简单的事实性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而是学会“如何从事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教学过程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进行。
三、“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
职业院校的专业,是按照社会职业分工、技术和服务活动、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划分而成的学业门类。对专业设置的基础有不同认识,这基于三种不同的逻辑起点: 一是职业分类,即对社会职业进行类别划分,一般按照工作性质和技能水平相似性原则,将社会分工活动划分为具有层级结构的职业信息描述系统;二是专业技术领域分类,即对社会技术活动进行管理(如申请发明专利等)的分类方式,目前分为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等 9 大类, 每个大类下有若干小类;三是学科类别,即(研究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专业类别,目前分工学、农学等 13 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不同的理解,反映了对职业教育独特性的理解程度,相应地,专业设置研究也有两种范式:一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职业资格研究;二是知识论研究,即对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明、 发现和创造的思想、观点、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整合和重构,是有关学科结构的研究。两种研究范式也反映了对职业教育独特性的理解程度这样一比较就清楚了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群逻辑的基础是职业分类。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是围绕某一行业或职业领域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有相近的工作内涵或职业基础;专业群中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同或相似,有相同或类似的教学项目以及共用的实验实训设备;有部分共同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建立起专业教师团队,形成较好的专业建设基础;各专业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专业群内的专业一般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基础较好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
职业分类是依据特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类别划分,它按照工作性质相似性与技能水平相似性原则,将社会分工活动划分和归并。职业分类为职业教育专业和专业群设置提供了依据,是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参考依据,也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2015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分类为8 个职业大类、75 个职业中类、434 个职业小类。 尽管这里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是从基本内容、数量和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职业中类”和“职业小类”正好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专业”设置提供了基础,即专业设置和专业群建设应基于“职业中类”和“职业小类”开展职业资格研究。
四、结束语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任。高职院校应建立常规的行业调查和工作分析制度,与行业组织以及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保持广泛和经常性的接触,主动获取专业建设的基本信息。应引入科学和高质量的职业资格研究,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提供可靠和可信的实证基础,从而建立遵循职业成长逻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2018.
【2】潘海生,周柯,王佳昕.“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与建设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
作者简介:
张颖(1982-),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研究生学历,大庆职业学院职前教学部专业建设管理干事,研究方向: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管理,统计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