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鹏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杨槱图书馆
摘要:本文以工匠精神的卓越践行者、造船界的活化石杨槱院士与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不解之缘为契合点,回顾了杨槱先生在南洋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杨槱先生为国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成为了铭刻在每一代南洋人心中的文化印记,彰显了大国崛起时代工匠精神被赋予的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内涵。杨槱展馆的筹建,奠定了学院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必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重要旗帜。
关键词:工匠精神;杨槱图书馆;文化建设;船舶;大国崛起
一、大国崛起的时代
泱泱中华,自古乃“天朝上国”。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人类文明的一项项伟大奇迹,厚重的铜鼎、精美的瓷器、细腻的丝绸、精妙的地动仪、历经千年的都江堰……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凝集了大国工匠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蛰伏百年的东方巨龙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改革开放40周年、迎来了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再一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向全世界宣告了大国崛起时代的到来。
在习近平总书记“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13亿多中国人民要齐心合力、砥砺奋斗,共圆中国梦。”殷殷嘱托下,中国人民风雨兼程\开拓进取,中国科技创新进入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就,诞生了一件件大国重器。
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发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 建成;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辽宁号”国产航母、“东风31A”战略核导弹、“振华30号”起重船、“轰20”轰炸机、“神威太湖之光”超算、“蓝鲸二号”钻井平台、“天鲲号”疏浚船……;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等步入世界领先行列的科研领域和中国高铁、中国桥梁、中国港口等一系列“超级工程”。
二、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
王雪亘教授在他的著作《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技能人才成长》中,以《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和专题片,从“工匠胆魄,勇者无惧;工匠境界,练技修心;工匠破难,巧夺天工;工匠守艺,传承千古;工匠圣手,重现经典;工匠绝技,精益求精;工匠追求,艺无止境;工匠担当,匠心筑梦”八个维度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用“迂回”、“自强”两个关键词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匠精神,将世界工业强国的工匠精神概括为“品质、细节、创新”,探讨了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必然性,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高素质和高技能两个指标论述了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并以“高、严、细、实”四个维度阐明了培育工匠精神的管理策略。
三、工匠精神的卓越践行者:造船界活化石杨槱院士
杨槱院士是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运输系统分析等船舶设计新学科的开拓者和中国船史研究学科的奠基者,为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槱先生1917年出生于北京,原籍江苏句容,现已105岁高龄。先生于1935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1940年获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后回国。先生历任重庆民生机器厂设计室工程师、商船专科学校造船科教员、交通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教授兼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杨槱先生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造船事业,他1940年回国后换岗十数次,只要振兴祖国造船业需要,他总是义无反顾地、甚至不带家眷奔向前方,从不计个人得失。几年中,奔走于枣庄、重庆、青岛、马尾、上海、大连诸地。更为值得敬仰的是,解放前夕他是非分明,不随军去台,毅然决然奔赴东北旅大承担筹建大连造船厂的重任,他的行动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赏,由此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四、杨槱先生与南洋学院的缘
2002年,作为嘉兴与上海接轨的代表性成果,嘉兴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签署协议,联合筹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校名“南洋”取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杨槱先生的弟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斌成为学院的创始院长。杨槱先生对南洋学院的办学十分关心,不仅担任了学院的名誉院长,还捐资设立了杨槱奖学金,并派遣他的儿子杨思远教授来校讲学。
在杨槱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学院于2008年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十多年来,船舶专业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船舶工程技术人才,还为船舶行业造就了杰出的企业家,也站在了产教融合的高度,与多家船舶企业共克技术难题,共同培养后继人才和实施人才回炉,而且还与澳大利亚的高校开展了紧密的国际交流合作,举办了中澳合作班。杨槱先生对南洋的优秀学子满怀殷殷期望,95岁高龄时还不辞辛苦,亲临学院指导办学,为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书写下了“爱国学习奉献”,勉励南洋师生为国学习,为国奉献。
五、杨槱先生在南洋学院图书馆的文化印记:杨槱展馆
杨槱先生一生的爱国事迹在南洋学院广大师生中广为传颂,他为国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南洋人。为了将学院图书馆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院在地方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建杨槱展馆。展馆内将以杨槱先生的铜像为轴心,陈列先生的代表著作、求学时的学习笔记、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时使用的计算机和办公桌椅等,悬挂为学院师生题写的“爱国学习奉献”匾额,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向参观者呈现先生为祖国的造船和海防事业无私奋斗的一生,激励一代代青年学子更加勤奋地学习,为将来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后记
伟人的文化感召力是无穷的,杨槱先生为国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成为了铭刻在每一代南洋人心中的文化印记,也是彰显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范例,必将成为南洋学院最为典型的文化特色,也将随着南洋学子奔赴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而流传得更加广阔、深远。
参考文献:
[1]王雪亘,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技能人才成长[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董煜宇,陈志辉,扬帆沧海杨槱传[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肖海清,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
[4]孟复,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特色环境文化建设刍议[J], 出版广角,2019(4),P89-91;
[5]张瑾,韩建芳,王昌军,高校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研究——以三亚学院图书馆为例[J],出版广角,2020(13),P86-88;
[6]陈好敏,高校图书馆推动大学生阅读文化建设探究{J], 新阅读,2021(1),P59-60;
[7]熊伟,陶俊,文化轴驱动图书馆学新使命——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建设与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述评[J],图书馆论坛,2020(10),P75-81;
[8]邵永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1),P159,200;
[9]李维霞,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发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20(5),P234;
[10]侯旭红,龙世彤,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3), P134-136;
[11]黄卫,刘斌,张毅,以阅读为本的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国家农业图书馆服务科研文化实践案例研究[J],峡科技与产业,2021(11),P17-20.
作者简介:郑建鹏(1988- ),浙江淳安人,助理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领域:篆体书法,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