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尧 谭鑫媛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 四川 615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通过介绍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特点,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细节使我们更深一步了解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今后的学习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特点;设计方式;设计流程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有很多的优点,兼容性和扩展性比较强,稳定性能可靠,因此逐渐的被广大用户所熟知且被采用在某些大型工业监控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
一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特点
1.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式
设计方式包含有俩部分,一是远程监控方式,该技术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异地拨号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人机联络。二是集中监控方式具有显著的便捷性特点,尤其是在防护要求较低的情况下,其设计工作比较简单。因为所有的集中监控都要切实满足集中需求,所以减少监控对象、提升处理速度时,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诸多功能功能集中于同一个处理器。目前,监控对象日益增加,必然会导致投资增加、电缆数量增多,甚至导致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1.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显著特点
传统的热机机械设备信息量往往较多,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且操作频率较低。简而言之言之就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精度和效率更高。对电气设备而言,反应度、铭感度、可靠性等非常重要。因此,要实现管理措施的实效性,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防护措施。
二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分层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供热主控制层及现地控制层。
2.1供热主控制层的功能.它控制的是监控中心,主要负责管理与协调各个现地控制单元,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存储,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准确、高效地实现对本站被控目标的监视及控制工作。操作人员能够在主控室利用人机接口对数据库以及画面进行在线修改,完成人工设定、设置监控指标、修改相关参数、知道事故处理以及恢复操作等各项基本功能,并能控制下级设备。其最基本的设备配置包括一些工作站、网络与打印设备、UPS设备、语音报警装置、模拟返回显示屏以及操作控制台等。
2.2下级设备控制层的功能.主要负责对下级供热系统中的各方面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现场总线完成各控制单元以及主控层之间的信息交换工作以达到监控及数据共享的目的。控制单元应该选择性能比较优良的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一体化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以及各种采样装置等构成。
2.3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普及与应用,全微机式的继电保护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微机保护装置具备较强的自诊能力,能够及时对自身的软件及硬件实施检测,极大的增强了其可靠性。微机保护装置利用数学运算的方式来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其保护性能。此外模块化的保护功能、保护装置所使用的机箱为标准尺寸及插件板设计,这些都使得微机继电保护具备了扩展型好,便于维护调试等优势。
三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因此规范化的设计流程十分必要,具体如下:
(一)根据具体控制要求,确定设计方案;(二)确定控制算法,选择微型计算机,制定相应的总体设计内容;(三)软、硬件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较为复杂,需要严格的按照流程开展设计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对比集中监控、远程监控以及现场监控三种方式,以确保控制系统应用实效性。集中控制方式,其主要优点在于维护方便,控制站防护设计要求较低,因此系统设计相对较为简单。但是,由于需要将各大功能集中于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速度必然受到影响。远程监控方式,其利用网络将管理员与需要被控制计算机相连接,实现异地控制。优势在于能够大量节约电缆,组态灵活、可靠性高。但是,在部分情况下,由于电气组成部分通讯量较大,导致通讯速度受到影响。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各装置可利用网络连接,可靠性高,同时节约了电缆,成本较低。
四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各个保护的通讯接口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控系统的接口不是统一规定的,因为各自的保护型号不同,与之相对应的规约也就不尽相同。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网络通讯管理机解释这些规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系统调试的困难。而在实际应用当中,留给调试的时间通常会很短,导致随着投产的进行,消缺现象也紧随其后发生。
从系统的结构方面来看,各间隔分散的数据在大量传送时,会受到数据缓冲区容量、通信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通道阻塞现象,造成信息传输不通畅,甚至无法进行。
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信息总量大小的问题。想要对电厂事故处理和监视更加全面,必须全面采集信息内容,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优化的问题,尤其是对监控系统上传保护装置的报文,当有保护动作发生时,保护装置就会将大量的报文上传,进而影响到操作人员对重要信息的捕捉。为此,我们必须筛选与优化系统所采集的信息。
另外还应该着重考虑监控系统的技术指标,很多的系统技术指标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很难进行测试,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在电厂运行中,监控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应该制定相关的校验和调试规程,以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可以通过外接组件扩展该系统的附加功能,这样在实行单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同时还能增加所需的特定功能。对于分布式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任意的单一模式下实现独立运行,这样减少了系统的运行风险,即使某些部位出现问题也不会对系统的整体功能造成了影响。与此同时,已经实现了网络技术与其的完美匹配,实现了网络化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信息的读取上实现了双向同步,这一过程中可及时的进行信息的反馈作业,这样便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结论
综上所诉,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在系统成本、灵活性、可用工具等多个方面做出一个权衡,确保其实际的应用效果。本文仅以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例,展开了具体分析,该系统运行可靠性高、实时性强,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在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宗宪.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7).
[2]吴治平,智军,石景彪.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方案[J].自动化应用,2012(02).
[3]郑艳鹏,豆成杰.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J].丝路视野,2018(20).
[4]樊兆强,林平.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PLC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01).
[5]尹升,徐星伟.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0,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