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庆
青岛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由来已久,一直是建筑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城市设计的工作任务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与建筑学或城乡规划专业有所不同。虽然都属于建筑类专业,但针对的对象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需要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也不同,因此有必要从本科开始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新时代城市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文章从建筑学科的核心要素出发,分析建筑类各专业的共同特征和彼此差别,并根据城市设计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和人才素质要求,分析城市设计专业建设点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教学方法,以期对中国高校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关键词:城市设计;专业建设;知识体系;建筑类专业
引言
随着城市设计的发展,其多学科融贯和多专业协作特征更为清晰,建筑学维度关注城市设计的角度也在发生转变,更多地关注如何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层面:为此,本期更多关注城市设计的落地性,如何推动基于城市设计开展建筑设计,如何改进城市设计的方法路径,以及新技术带来的城市设计范式的转变,更好地指导建筑实践;还有对多尺度空间关系的体验式的研究与把握,对城市空间运营效率、空间活力与品质提升的研究等方面。
1设立城市设计专业的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的成效举世瞩目。这个时期城市规划逐渐形成一整套从设计到建设到管理的流程,对中国城市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国城市从快速发展时期转型到精细化发展时期,同时大量城市既有城区也亟待更新完善,各方面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城市设计工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随后,住建部组织起寧: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并于2017年3月颁布实施,由此明确了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切实推进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城市发展的转型对城市设计工作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2017年召开的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都指出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并设立了两批共37个试点城市加强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在此背景下,各大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院都承接了大量的城市设计顼目,包括新城开发、旧城更新以及其他城市重要区域的空间形态设计、街道设计等,城市设计的专业人才也因此成为热门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失去了适合人们曰常生活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从类型的多样性到结构的复杂性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只见楼宇、不见城市”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对城市建设的普遍评价。试想,为什么那么多城市人在住进更舒适的住房之后,却反而怀念起往昔的生活—路边的早餐、街头巷尾的儿童玩耍、邻居的闲聊和交流?是因为这些在今天的城市里已不太找得着了。
2城市设计实践人才的能力要求
2.1基于新技术的调研分析能力
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主要对象,其使用者往往并不固定,但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其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态度以及使用公共空间的方式等是城市设计进行公共空间塑造和更新的基础,营造满足公众的整体利益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终极目标,与传统的公共空间调查手段相比,近几年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使得公众意愿能够得以更好地表达,城市设计工作因此可以更好地获取公众体验感受及意愿,更好地平衡政府、开发商和公众的利益。
2.2理解城市的运作发展
城市设计立足于空间环境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的全面分析,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和设计,因此,从宏观层面理解城市整体运作的规律机制是城市设计实践的理论基础,这需要城乡规划的相关知识。与建筑设计逐渐走向微观、高技术以及设计思维的灵活性相比,城市设计逐渐走向中观、人文情怀以及设计解决空间问题的全局意识和理性思维,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知识。
2.3公共导向的价值观
建筑设计实践项目除满足建筑本身的功能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之外,往往是建筑师体现自身设计思维、审美理念,以及以满足业主的需求为导向。城市设计实践项目则不同,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实践项目关注的重点,城市设计涉及不同需求众多利益主体,追求美好生活环境的城市设计目标决定了城市设计不仅要关注政府、开发商等强势利益集团的意图和利益,同时也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城市公共空间真正满足公众的、整体的利益而非少数人的、局部的利益。
3城市设计专业建设
在建筑类专业的知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于城市设计本科专业的定位(即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专业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城市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设计方法,了解各个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获得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训练,具有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的新领域开拓者,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4城市设计专业知识体系
从本质上,建筑学、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各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结构是同源的,都是关于人工空间环境创造的相关知其知识体系包含四个方面,即工具性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工具性知识方面,都需要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技写作等,只是在各个专业教学指导标准中的表述略有不同。而人文社科知识方面,建筑类各专业通常都包含哲学、社会学、经济学、逻辑学、辩证法等大类通识,也包含艺术通识;另外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如建筑学更注重哲学、文学、艺术等,城乡规划比较注重社会学、经济制度、法治制度等,而城市设计专业除了关注社会学、经济学、法治制度等,更注重行为心理方面的知识。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几个专业都需要数学、物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学等,作为工科学科的必备基础知识和通识,对于进行专业的深入科研来说,应用数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结语
城市设计专业的设立,正是目前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到精细化、高品质发展阶段的迫切需求。一方面,从建筑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建筑类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出发,建立城市设计本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将为中国未来城市设计专业持续不断培养专门化人才探索一条可操作的路径。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将丰富和完善城市设计学科,使学科建设更持续深入、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专业的建设,也为我们现有的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风景园林等专业的教学带来启发性的思考;城市问题是建筑学科不可回避的问题,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中所创造的新知识不仅能推动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也将为建筑类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城市设计的“二相性”[J].梁正.规划师.2004(03)
[2]城市设计应该如何“设计”?——访王建国院士[J].王建国.江苏建筑,2018(01)
[3]关于《城市设计》[J].朱文一,YANGTao.城市设计.2015(01)
[4]浅析“人性尺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J]. 王亮,王飞.时代筑.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