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设计实践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期   作者:莫华丽
[导读] 本文简要阐述了在规划村庄时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要点,

        莫华丽
        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100070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在规划村庄时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要点,并通过村庄实例,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有关于该村庄城镇、农业和生态的空间设计,以及三条边线的规划。
关键词:国土空间;村庄规划设计;空间规划

前言:村庄规划设计是围绕乡村地区而开展的规划,该项目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极具发展特色,且在规划设计时,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优良的村庄规划可以促进乡村更进一步的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设计探索
1.1设计原则
        村庄规划原则共分为三部分即以空间规划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用途管控为保障。
        首先是空间导向,在对村庄空间进行规划时,应明确生态保护的优先原则,并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加强规划管控,高效落实在国土空间中尚未被规划的指标。同时通过减量规划、生态修复等方式,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是产业动力,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村庄整体的经济效益,并为其提供持久动力。在对村庄产业进行规划时,应结合村庄本身的特征,并树立统筹兼顾、发挥特色的规划原则,进而改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管控保障,开展村庄规划设计时,应以土地作为规划载体,并遵照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方面的规范,把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还需根据村庄主导产业的建设需求,合理规划用地安排。将多种规划相互结合,严格控制建设规模,明确村庄类型,深入挖掘村庄潜力,以此实现用地指标的合理分配。
1.2设计要点
        村庄规划的设计要点也分为三项:其一是底数清晰、底图统一。规划乡村时,应以国土调查数据或土地变更数据为工作底图,并应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按照1:2000的比例进行底图绘制,同时将乡村地籍调查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等相关数据补充到底图中。而底图统一是设立数据库的前提,将国土空间在“一张图”中呈现,进而便于村庄管理,此外在确定村行政区接线时,需同“三调”工作界线相一致,以此保证数据的统一。其二全面规划,科学管控。在规划基础设施、文化保护等内容时,需保证其能够与村庄原定规划内容相互关联,同时也需将村庄外围、永久基田保护等规划设计进行衔接,以此落实管理工作。其三增强弹性,探索“留白”。增强弹性规划管控设计时,对于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的预留设计应小于5%,而村庄中较为分散的文旅设施等也可以申请使用。而探索留白是指在规划过程中,对于无法明确用途的区域来说,可以先不需明确用地性质[1]。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设计实践
2.1村庄概况
        该村庄地处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8~25℃,每年无霜期高达280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适宜居住。构成村庄交通枢纽的有巷路、田间道路、村庄支路等,且在该村庄内建设了多个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满足当地居民以及游客生活的日常需求。而在该村庄中可供活动的区域有幸福苑、寺庙、村委会等。在对该乡村规划设计时,划定了村庄区域“三区三线”,且生态空间面积850.97hm2、农业空间面积364.61hm2、建设空间面积12.96hm2,三个空间分别占村庄面积比例的69.27%、29.68%、1.05%。


2.2三区规划设计
        城镇空间规划是“三区”规划设计中的一项内容,该空间归类为城镇居民的生活与生产,同时还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建设空间。在规划时,该村庄以市级规划为基础,设计了道路骨架和用地布局:确定村庄生态保护红线。并对其成果进行划定,在核对、校准边界的过程中,也需保证生态红线边界的划定清晰。而在开展生态空间规划时,应保证其在红线保护的范围内进行,并确保生态功能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开拓空间。
        农业空间设计也是其中一规划内容,而农业空间主要服务的对象为当地居民,该空间涉及到永久基田、一般农田等与农业有关的用地,具体规划如下:设计人员需确定村庄永久基田保护红线,并划定红线成果,也需重视边界的校准与核对工作,以此保证生态红线准确可靠。而在进行该村庄一般农业空间规划时,需结合当地水土资源现状以及气候条件,完成设计工作,尽可能将现有资源合理利用,并挑选适合农业种植的区域,发展村庄农业产业。
        生态空间通常代指具有自然属性且能够提供生态服务性能的国土空间,常见的生态空间有森林、湖泊等。在对该空间进行规划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对村庄建设边界进行划定,将空间中需要建设的用地如住宅、村内道路等规划到村庄建设的边界中。其二针对村庄建设规模、产业用地等情况对其生态空间的整体开展规划设计。在规划时,应避开永久基田以及生态保护红线,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二者被破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村庄国土空间预留指标规划的目的,采用分散式布局的方式,建设村庄内部旅游、农业等设施。通过对空间规划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2]。
2.3三线控制设计
        三线控制规划设计指的是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田保护红线以及生态保护红线。
        首先是城镇开发边界,该“线”通常代指某个时间点,可以对城镇空间边界进行开发与建设,既包括原有的建成区,还有为了推动城镇建设发展需规划建设的控制发展区。在对该村庄进行边界规划时,将减量化作为设计的主体,并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用地规模,以此满足当地居民生活以及整体发展的用地需求。当前,该村庄规划的腾退现状住宅面积为0.18hm2,设施的建设区域面积为8.0hm2,相较于现状村庄建设用地,其面积差值为18.33hm2,由此可见,仍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其次是永久基田保护红线,该红线的规划是为了保护农田不被破坏,因此其是一种不得占用、开发的空间边界。村庄在规划时,重点分析了当地农田的应用情况,并对红线进行适当的修正,而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用地则维持不变,以此继续发挥其用途,红线规划时,测得村庄基田保护区的面积为87.17hm2。
        最后是生态保护红线,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具有特殊生态功能或需强制保护的空间区域,而该保护红线的设立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通过分析国土调查的数据,并将其设置为底图,再与生态红线叠合并比较后,得出该村庄的差异图斑共有92个,共计面积3.65hm2。在对其规划时,需要去除村庄外部交通用地的斑块,并保证红线面积以及性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确定村庄中最终生态保护区规划面积为655.29hm2。
结论:综上所述,在规划村庄时,应明确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村庄整体进行设计与规划。而在设计时为了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需注重村庄多个空间的设计,进而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玲.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思考[J].城市建筑,2021,18(02):52-54.
[2]张达雄.基于国土空间体系下村庄发展布局规划研究——以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为例[J].江西建材,2020(10):207-208+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