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教育素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创新教育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对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双创型人才;策略;创新;改革
一、高职双创教育形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结构是一种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技能、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为主导,以创新创业导师为引领,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的能力,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
二、高职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极其困乏,学生自我定位也呆板。对高职院校而言,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地探索变革人才的培养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双创的事仍然局限在很少部分的有能力的学生,却与绝大部分老师学生好像无关。这种理论与实践脱钩的培养机制模式,对于青年大学生是纯害无益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创新创业实践导师的指导,很难实现与社会和企业的对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教、学、用分离的现象,高职院校和企业没有形成教学资源共享,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矛盾也没有处理好。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教师都具有擅长的专业知识,每位教师一般仅熟悉自己讲授和研究的学科领域。但对于双创能力的有关知识,大部分教师了解的很肤浅,同时关于双创的实践经验更是缺乏,教师传道受业给学生的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在实践中起作用。
(二)、思想观念老旧
近年来,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各院校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双创”教育在相当一部分高职校并没有形成全体教职工和师生的一致共识。我国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时间尚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有的注重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有的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有的注重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缺乏实践经验
我国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一般都是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教授来讲课。这些教师、教授一般都是在理论上有很高的成就,但在实践经验中却缺乏一些经验。就目前来看,对于学生的教育状况来说,实践经验往往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加的重要,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而理论知识并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些困难。所以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拥有很高的知识能力,却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尽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也难以让学生在就业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三、提高双创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增强创新精神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改变传统观念,迎接网络创新观念。通过网络状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观念,从而达到创新创业精神。
(二)、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上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就能够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教育能力是十分有必要提升的。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任务将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骨干教师。
(三)、创新教学的模式,转变“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双创人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创新学生的考核。
校方要敢于创新考核方式,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只盯住学生的分数,要不断探索学生质量考评机制,确保双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定的目标就是要使高职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品质和能力等基本素质。按照培养目的不同,可以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
(六)、拓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微型企业具有产权和经营权统一、工作人员少、产品种类少、结构单一、操作灵活、投资较低等优点,是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最佳选择,也是高职院校拓展自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最佳选择。
(七)、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细致地开展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高职学生熟悉并了解国家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让国家优惠政策得以进一步落实。
结束语:深化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将从业就业教育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于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平台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 帮扶指导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的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时代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2]王辉.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现状与影响因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83-87.
[3]孙洪义.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基本问题--兼叙"3•3•3"课程体系和7P教学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2).8-14.
[4]段辉琴,陆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2).16-18.doi:10.3969/j.issn.1009-4156.2017.02.005.
[5]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30-38.
作者简介:
毛芳芳,女,本科,研究方向:工商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