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挑战及应对思考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10期   作者:郭洋
[导读] 本文着眼于慕课背景下,展开对高校教改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新时期,面对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速,应重视对慕课的创新应用,助力教改工作深入实施,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从而,满足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对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使教学工作兼具实效性与时代性,让教改工作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并且,发挥慕课教学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化解高校新教改工作存在的问题,施以针对性化解措施。基于此,本文着眼于慕课背景下,展开对高校教改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
        关键词:慕课;高校教改;挑战;应对策略
       
        
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应促进因材施教,关注融合发展问题[1]”。互联网+时代中,慕课的发展不仅为高校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对教师授课能力、观念更新等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教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把握对慕课的应用“度”,以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增强不同专业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使其进行个性学习、加强知识巩固,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让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专业素养与个人修养。
        一、简析慕课的概念及其教育教学优势
        慕课(MOOC)最早起源于美国,随后引起了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以及保障措施,如今慕课已在我国走过了八个年头[2]。MOOC是指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其也是“互联网+教育教学”的产物,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发展便利,打破时间、空间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限制[3],使具有学习需求的人士,可以登录相关的慕课教育平台,自主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学习”。
        从而,通过网络化、系统化教育,使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促进知识掌握,让他们从初学者变为专业复合型人才。并且,慕课教学不局限于学科教育,还包括兴趣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人文社科知识,促进通识教育,发展多样爱好。从慕课教育的特点来看,其有着规模庞大、课程齐全、共建共享、便捷高效等优势,有助于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诉求,使其展开学习、提高自我。
        可以说,重视对慕课的应用,主要因其有着传统课堂授课方式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首先,其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可使其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依据学习情况或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这既有助于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也避免了学生在往返课堂的路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其次,慕课多汇集高校名师,重视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他们教学语言大多诙谐幽默、教学内容组织有序,能快速吸引学生,使其跟随教师的引导展开专业学习探索。最后,慕课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先进技术、新的理念,使其不断开阔自身眼界、积累知识,促进大学生加强专业理解,补充认知短板。从而,使教学工作得以高质、高效的展开。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教改工作中存在的挑战
        (一)对教学管理工作发出新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为高校教改工作赋能的同时,也对其发出了新挑战。面对慕课影响力提升,让数以千万计的人群受益,高校在建设自身精品课程中,还应当关注教学管理。毕竟,参与慕课学习的不仅是大学生,还有更多存在学习需求的社会人士。为了使慕课教学更具有效性,应重视对学习者需求、反馈的收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管理能效,开放优质教学资源,以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密切与学习者的互动、对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是否应对校内外注册用户实施分层管控,如何保障慕课教学顺畅实施。
        (二)使教学模式形成了新的变化
        在高校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模式便是师生面对面教学,教师依据授课任务、教材内容等促进学生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情境教学、在线教学等虽早已进入高校课堂,但其本质仍是教师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机械的听讲,这便让学生在更多时候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容易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枯燥、乏味感。立足于慕课教学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以便凸显其课堂的主体地位。但也会产生因部分学生对在线、线下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影响专业学习效果的问题。学生在适应在线教学中,也需避免产生学习依赖性,以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三)需学生掌握多元、专业知识
        慕课教学背景下,促进高校教改工作实施,其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自学能力。但在市场需求导向下,新兴产业、新技术的应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日渐提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考评主要便是其课堂考勤、表现与考试成绩,是一种侧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这便会造成有的学生为了获得良好的成绩,进行机械记忆性学习,展开对难重点知识的背诵,亦或进行海量的习题训练。为了使大学生获取多元、先进的专业知识,促进理实一体化,还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掘,关注过程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可以慕课教学的方式,走进、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取情况、学习进度,关注教学融合问题,让慕课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合理性,以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性学习。
        (四)还应当使学生形成自律意识
        慕课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学习。但也对学习者的自律意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生无法合理的把控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便会使慕课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这也对高校教改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新挑战,需要加强教学管理,避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受到干扰、开小差等。

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改工作稳健、有序实施。
        三、慕课背景下高校教改工作有效实施策略
        (一)加强教学管理,形成育人特色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借助慕课教学资源促进教改工作的深入实施,还应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开展。从而,形成本校的育人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例如:为了优化教学管理,可以对校内外注册账号施以分层管控。对于本校学生,可以学分互认的方式,对他们的慕课在线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约束其行为,还将有助于加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适应混合教学、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模式。并且,在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关注企业的最新管理机制,进行推广应用的分析。此外,可以教考分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元探索、广泛学习。面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在修社科人文课程时,可使其通过本校教学平台参与在线测试,获取一定的学分。
        另外,还应重视对本校慕课平台的建设,可以区域高校联盟的方式,潜心研发精品课程,促进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为更多的学生、社会学习需求者提供免费的在线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从而,紧抓发展新机遇,获得国家、政府的扶持,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助力高校的校园形象建设。
        (二)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促进教改工作的有效实施,还应重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只有着眼于智能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慕课的应用,才能破解封闭性教学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究者,使其合理的分配线上、线下的学习时间。例如:在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可以“MOOC+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具有预习能力,通过慕课视频获取关键知识,使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技术应用的要点。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汇总学习问题,将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生生探讨的场所,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的把控自主学习节奏。
        并且,这也有助于学生获取理论知识,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应用能力、问题意识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在辩证分析、知识理解中,产生新的学习问题,把握课堂师生面对面的机会,使教学互动愈发深入。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架构,使其掌握学习方法,适应现代化校园学习生活。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授课水平
        面对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育人工作不匹配问题,在慕课背景下促进新教改落实,还应完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只有关注、了解班级学情,对学生在混合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答,促进他们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探究学习意识,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胜任力,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创业、就业。故此,校方应加强对教师授课能力的评估,教师应具有教学反思精神,使学生把握慕课、课堂教学不同的重点,为他们提供展示自习成果的平台。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助力教师与大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使慕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学生融入系统性、趣味性、自主性学习中。并且,应形成健全的育人机制,适度增加对慕课学习情况的考核,以专业技能测试、在线考核等不同的方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还需进行在线答疑,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四)构建自学氛围,促进学生自律
        为促进高校教改工作的纵深推进,培养一大批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应使大学生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与自律能力[4]。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对有效学习资源的共享,感受慕课平台的便利性,并应避免对教师、在线课程等形成过度依赖,能够进行自主实践、灵活应用。从而,使其建立自主学习的计划,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通过慕课引导,形成良好的自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知行合一、深入探索
        四、结语
        总之,为了助力高校教改工作落实,让学生加深专业认识,提升教学工作的灵活性,应重视对慕课资源的应用。只有促进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同时推进,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其适应混合教学,才能补充传统教学工作存在的短板。让学生利用智能终端设备,结合自身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选择相应慕课资源,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我,获取有益知识。在慕课教学背景下,实现分层施教、促进“量体裁衣”,助力教改工作的稳健、深入推进,提高高校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飞.新时代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创新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4.
        [2]于佳.慕课视角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9(3):13.
        [3]滕万庆,任正义,肖刚.新技术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22.
        [4]王晓明,李清锋,杨洪学,吴雷.基于混合云计算的高校教学改革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3):5.
        作者简介:
        郭洋(1991-),女,新疆昌吉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