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铧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第二实验小学 350811
摘要:对此,本文从挖掘文本内涵、组织实践活动、巧用现代媒体、托扎课外阅读、重视诵读教学几个方面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践行双线统一理念。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充分彰显小学语文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线统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前言:“双线统一”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借助这两大属性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单是学生进行交流表达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诸多德育资源,可有效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属性,落实双线统一理念,充分彰显小学语文课堂活动。
一、挖掘文本内涵,落实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的选择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现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不同类型、情感丰富的作品编入其中。例如,有的作品以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有的作品将前沿科学技术编入其中,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有的作品用优美文字描绘祖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品质。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涵,在践行双线统一理念的基础上,以行之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文本理解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思想熏陶,落实德育教育功能。
在《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讲解之后,教师可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同学们,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觉宋庆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她吗?如果你是她,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不单单理解课文内容,还可借助生活实际的联系强化自身体会,更好的认识诚实守信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组织实践活动,点燃情感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开辟多种途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现课内课外、课堂与生活、集中与分散、阅读与写作等环节的深度融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做手抄报等,指导学生掌握语文文字技能、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对学生积极向上情感的培育具有良好作用,实现双线统一理念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邀请班级内部分学生的家长走进课堂,开展“团团圆圆做汤圆”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家长与学生一同动手制作汤圆,相互合作之下完成做汤圆的亲子活动任务。在活动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悟撰写一篇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体会家长劳作的辛苦,在共同制作汤圆中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巧方法,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换位思考,无形之中起到育人的作用。
三、巧用现代媒体,深化知识理解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愈发多元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在化难为易、变静为动方面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践行双线统一理念。
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双眼,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在优美逼真、生动悠扬的朗读录音中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的形态。随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关于火烧云的视频文件,将学生的想象具体化,使得火烧云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予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顺序方法,与此同时,可保证学生的情绪处于愉悦状态当中,无形之中激活学生热爱自然、自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拓展课外阅读,促进全面发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因受年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等现实情况为其推荐相应的读物,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确保每一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在班级内营造浓浓书香味,帮助学生养成静心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优秀文章品鉴中坚定理想信念,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孔融让梨》的故事,在阅读中学习孔融的谦让有礼;为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课外阅读读物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对话,做到“从失落中昂首,从失败中崛起”。
五、重视诵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之下,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是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目标需求,所以教师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具体的内容,以及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审美的能力指的就是学生在文章阅读的时候,所能够体会到文字的内涵和魅力,以及在心中对文字创设出的形象,进而真正的感受到文章的情感以及画面的内容。
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阅读自行的感受和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展现出自然场景的美以及文字的魅力,然后教师再进行范读,并且把每一句的内涵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听读和理解的过程之中,仿佛真正的置身到海底的美丽景色。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海底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时间的图片展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拥有着视觉上的感受,以此更好地了解其中的情感以及叙述的特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语文课堂的最佳教育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正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科学设计语文教学方案,做好语文课堂教学工作,通过文本内涵挖掘、实践活动组织、现代媒体应用、课外阅读拓展、重视诵读教学等措施的实施,实现双线统一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完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周飞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8.
[2]杨生林.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57.
[3]郎连霞.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品位经典,2020(1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