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洁珍
广东省茂名市崇文学校 5250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数学教学,所涉及的面广而全,其整个体系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板贯穿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阶段。每一板块,无不与计算有着莫大的关联,突显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就会因为教学内容的广而迷失,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弱,导致整体成绩受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算理?训练形式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数学教学,主要由6至10个单元组成,其所涉及的面广而全,整个的纵向体系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板块进行,贯穿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阶段。而这每一板块,无不与计算有着莫大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测试中,包括口算、计算(简算)、解方程这样子单纯的计算题就占30%-40%,由此可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就会因为教学内容的广而迷失,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弱,导致整体成绩受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口算训练。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题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注定是枯燥无味的。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程度的影响,繁琐的、长时间的计算容易使学生失去耐性,从而对计算题产生厌恶情绪。而良好的口算基础,能很大程度上简化和缩短这一过程,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口算强化训练必不可少。
(一)把口算训练作为一项长期学习任务来抓。所谓“熟能生巧”,如果教师每天能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10-15道口算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口算速度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但这变必须是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如涓涓细流的滋润,决不可一蹴而就,以免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二)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口算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学习上以兴趣学习为主。只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口算游戏形式,如: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等。2.口算竞赛形式,如:同桌小组赛、集体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出题,通过对比的形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使口算成为一种习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加强口算练习之外,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或建议孩子们在生活情境中大胆尝试运用口算,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或参加学校组织活动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统计物品或人数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二、教会学生算理。
在小学低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往后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凑十法”和“破十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方法:看大数,分小数, 方法:看大数,分出10,
凑成10,算得数。 减小数,加剩数。
重点体现在“凑十”和“破十”的过程中,具体要分哪个数。
而在中、高年级,学生更容易混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的对位问题。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在进行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求小数点对齐,实质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因为不同数位上的数计算单位不相同,就不能直接进行相加减。而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相乘的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使之从小数转化为整数,然后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再根据相乘因数的小数位数处理积中的小数点问题。因此,小数乘法采用的是末位对齐的方法。
1 . 2 5 1 .2 5
+ 4 . 3 × 4 .3
对齐方法:小数点对齐 对齐方法:末位对齐
如此,既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能有效防止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新知识产生混淆。
三、教会学生检验的方法。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要求学会的计算内容不一样,总体可分为整数加减法、整数乘除法、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 。内容不同,计算法则也不一样,但检验方法融会贯通,其基本表现为:想加做减,想乘做除。因为4+3=7,所以7-3=4;因为1.2×0.3 =0.36,所以0.36÷0.3=1.2。让学生学会进行加减法互进检,乘除法互检。
此外,我们还可以教会学生简单的、初步的检验方法。(一)观察计算结果的尾数。如:136×24=3262,这道题光看末位2,就可以直接判断计算结果出错。(二)观察计算结果的小数位数。如计算0.12×1.7=2.04,结果只有两位小数,也可以直接判断结果出错。(三)观察分数(小数)乘、除法中的乘数和除数。一个不为0的数乘大于1的数,结果比原数大;一个不为0的数乘等于1的数,结果等于原数;一个不为0的数乘小于1的数,结果小于原数。在除法计算里面,判断方法则刚好相反。
如:3.15×1.8>3.15 3.15×0.8<3.15
3.15÷1.8<3.15 3.15÷0.8>3.15
(四)观察计算结果的位数。这种方法在“商中间有0的除法”里面尤为适用。如2448÷24=12,由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所以该算式的计算结果应该一个三位数。
这些检验方法灵活、有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中出现的错误,避免或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笔算验算。
四、教会学生掌握计算的规律和技巧。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数值比较大的数都可以又快
又准计算出来。小学生学习计算重在学法,贵在得法。合理运用运算定侓,能使一些计算更加灵活、简便。
(一)关于特殊数1和0的计算。1乘任何数都等于它
本身;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一个数除以它本身等于1。
(二)掌握运算定律。小学阶段能使计算更加简便的方
法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还有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和同级运算的“带符号搬家”等。其中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最广,形式最多,方法最灵活,运算最简便。例如:在计算102×7.5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先算100×7.5=750,再算2×7.5=15,最后才把750和15相加得765,也即(a+b)×c=ac+bc。同时,该运算定律还可进行逆运用。
而同级运算的“带符号搬家”在小学阶段虽然用的不是很多,却能使人对某些题目的算法感到眼前一亮,更为将来学习移项作准备。
如计算:18.75+6.83-8.75 612×8÷618×8
=18.75-8.75+6.83 =618÷618×8×8
=10+6.83 =1×8×8
=16.83 =64
教学时必须强调,该方法只适用于同级运算,其次,不能改变算式中各数的性质,也就是“带符号搬家”。
(三)巧拆数字。
最具代表性的有:
总之,数学里面的简便算法多而巧,引导学生在这些数
字、符号奇妙的变换中翱翔,就能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乐趣。
五、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
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估算的结果不具有精确教师们忽视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一直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点,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试商能力不足。如:计算3680÷52时,应当把53看作50,因为50×7=350,50×8=400,368在350和400之间,所十位上应试商7。在这一过程中,估算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试商时间。
同样,在教学多位数乘法时,估算能帮助学生迅速判断积的近似值。如:两位数乘三位数,积至少是4位数,至多是5位数。28×286,把28看作30,286看作300,根据30×300=9000得,28×286的计算结果接近且小于9000。
总之,要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一项长期、艰苦而细致的过程。只有师生认清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实施,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立群. 浅谈小学数学学科计算能力的培养[J]. 读天下(综合), 2017(18):1-1.
[2]彭华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 学
苑教育, 2014(4):1-1.
[3]邱贻根. 对培养学生数感的思考与体会[J]. 小学数学教育, 2018(9):2-2.
[4]张华. 寻找数学学习中的小技巧[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0(24):1-1.
[5]潘宏图.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