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德州市德城区天衢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事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通过精确计算来解决。曾经有一个学长作过一个统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的机会相比,后者多得多。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算。一个工程,在动工招标之前,要进行预算,这也需要估算。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重视估算教学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通过估算,学生将掌握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这对于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将对提高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在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算出大致结果,为正确计算创造条件;在精确计算后进行估算,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及时订正。无论是计算前估算,还是计算后估算,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为他人监督到自我监督的过渡创造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
估算虽然会给人一种不够严谨的感觉,但它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数字和数学的感知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包括: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而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有助于他们对数,问题及结果的直觉感受,从而使事物的样态更加清晰及准确,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学生估算能力偏弱的原因
(一)心理层面
导致学生估算结果偏离正确答案偏多的原因有很多,心理层面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道题明明会做,但就是因为粗心,所以才算错。”“粗心”表面看是不够细心、大意造成的,其实不然,这与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层面属性有直接关系。主要表现为:
1.因为重视程度低而导致的感知粗略
一提到数学,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将注意力放在较高维度的元素上,如逻辑思维、数学思想等,计算和估算问题经常会被忽略。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或估算只不过是算数,是最不需要动脑就能得出结果的东西,不需要将太多精力花费在这些问题上。加之小学生学习经验不够,数学感知力不足,就更容易出错,比如将16.5当成1.65来计算。
2.因认知发展不够全面而受思维定势干扰
定势是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同类后继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在数学估算中,尤其是针对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估算,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3.因专注力不够而导致的短时记忆问题
关于记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长久储存,很多时候也需要及时提取。研究表明人脑短时记忆的时间大概在分钟左右,这看上去很短,但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数学估算过程中。小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相比初中生和高中生还是比较偏弱的,因此他们经常会在提取记忆信息时出错,例如在计算像125×4这样的数学题时,经常会忘记掉进位。
(二)知识原因
除了心理原因外,知识方面的欠缺也是导致估算问题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
1.口算不熟,估算不准
估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够熟练,乘法口诀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而且错误率也是比较小的,但是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法口算却是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的。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单纯背诵口诀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具备的估算能力,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检验。
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估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8.5×99+8.5=8.5×(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8.5加上1个8.5所以等于100个8.5”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8.5×(99+8.5),造成失误。
三、策略的提出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估算的敏捷性
容易对各种新鲜事物或自己没见过和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甚至有时会分散掉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面对这个特点,老师在数学估算教学中应当好好利用,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图片或物体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有了这样的基础后,老师便可以开始进行下面的教学了。这种教学思路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锻炼他们的数学感知力和增强记忆与思维敏捷性也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学习“倍数”知识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一些火柴棍,然后在课上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利用火柴棍结合“万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动手操作,鼓励他们去尝试总结“倍数”的估算方法。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他们的学习思维。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估算的灵活性
正所谓:“取之于生活,回馈于生活。”当前小学数学绝大多数知识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并抽象出来的,因此结合好生活元素,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对提高学生估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在交给学生“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多去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字,如钱币;鼓励学生们同自己的家长一同去购物,仔细观察每件商品上的标签价格,并且在结账时尝试主动估算物品的总价钱。类似于这样的活动,学生都会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这从他们的总结中便能看出:
“300元的裤子买了两条;500元的鞋子买了两双;30元的洗衣液买了4袋......”
再比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去用自己已习得的知识先去估算整个年级的学生数量,再去估算全校学生的数量,再去估算老师的数量;或者估算学校操场面积有多大,周长有多长,教学楼有多高,等等。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估算的灵活性得到有效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认清阻碍学生估算能力形成和计算能力提高的原因,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另外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该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沈静琪.小学数学中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35.
[2]王左秀.浅析小学数学中高段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8+10.
[3]王力.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51.
[4]颜爱莲.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