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建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持,积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主动迎接并克服挑战。故文章以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为题,首先阐述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然后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发展的对策,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引言
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学生管理部门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分类,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如何科学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特进行本次研究。
1大数据背景下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
一切事物都以数据的模式,其维度之密,频度之高,为大学生管理领域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大数据下的云计算和和云储存的技术变革,为大学生管理提供了专业科学的决策参考智慧库。另外,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学生研究范围也逐渐增大,在学生管理上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凭借大数据,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这让研究的起始点有了很大的改变。最后,高校学生在管理运用大数据上,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提供帮助,比如现在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上市网络公司巨头,开发的各种学生事务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能让学生的档案资料有效利用。让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从整体上看,大数据的出现对高校学生管理发展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促进社会全方位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对于加快技术的革新和全方位运用,起到了助推作用;第二,大数据带来的新方法、新手段,可为学校管理更为科学化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与数字工具;第三,大数据推理下的分析结果与现象会使各职能部门在解决学生饮水、用餐、消费、考勤、校园安全、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中产生新的突破和优化。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者自身角色定位模糊
管理者对自身定位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管理任务分配方面。虽然现今的高校管理者趋于年轻化,但在具体分工方面,资历老的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管理规章和监督规章落实情况,而年轻管理者则主要从事一线管理工作。有资历的管理人员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管理理念落后;年轻管理者缺乏工作经验,但工作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这种管理结构内部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年龄层次、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高校管理政策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2管理工作者专业度不足
高校普遍倾向于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管理人员全方位发展,兼顾管理技能和教学技能。这导致高校管理者承担的任务过重,既要承担管理工作,又要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高校管理者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在心理辅导方面专业度不足。管理不仅包括对各项具体事项流程的把控,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未来走进社会、适应社会。
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策略
3.1合理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意识
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科学地应用网络设备,获取丰富的数据、信息,可以弥补管理经验的不足。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科学树立正确的管理工作意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机制,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基于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科学管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使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和更大的影响范围。有效收集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想动态,更加明确学生管理工作。
3.2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具体表现为,教育活动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且这些数据信息的种类繁多,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寻求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大数据和信息手段的应用,推动思维方式由因果性向相关性的转变。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阶段,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信息的收集,以某高校为例,该校为采集学生的数据信息,在学生的座椅上安装了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能够采集学生上课期间听讲、玩手机的次数和时间,在采集完成后,将信息上传到与之相连接的大数据系统之中,由系统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探索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内在关联。在数据化处理之后,对学生学习动态进行数据化的呈现,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上的支持,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3大数据技术辅助学生安全健康管理
通过互联网信息化与实践工作的充分结合,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才能使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符合新时代的特征,通过信息化搭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更有效方式,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管理的新要求,它体现在更全面、多维度、精准化等优势上。大数据模式不应当仅仅只是记录数据的模式,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要在收集的数据中分析学生行为信息。针对收集到的学生信息,进行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评估。这样就能找到学生心理思想和学习状态等方面的异常,这有助于给予学生在学习管理中的客观帮助。比如,学生由于某些原因产生或即将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就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来进行预防或者做一些针对措施,缓解学生情绪,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应用上,分析数据能够帮助管理人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
3.4引进专业人才,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高校学生管理领域的海量数据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前提。但要想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发现学生行为间真正的内在联系,离不开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因此,对外,高校可加大对相关数据分析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优惠的条件,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对内,高校可培养具有空间感和想象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科研工作提供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4结束语
通过合理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意识,创新教学方法等确保在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利用信息技术更加科学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应对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确保对大学生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有效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的最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路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1):226-227.
[2]杨路林,刘倩.基于大数据时代分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农家参谋,2020(14):217.
[3]蔡安.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4]姚三刚.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建设[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