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电气专业为例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   作者:卢卫青
[导读] 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卢卫青
        安徽建设学校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2]。中高职教育衔接势在必行,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本文以电气类专业为例,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与评价等方面的策略与建议,进一步促进中高职衔接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    电气专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需协调发展[3]。而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如何形成对口递进、内容连续、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衔接模式,是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也是中高职衔接最基本问题。
        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当前,中高职培养目标没有具体、清晰的定位,区别不明显。中高职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目标往往根据人才分类理论,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而目前对于什么是技能型、什么是技术型人才没有明确的层次差别,中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差别。电气类专业中职院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一线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也是从事电气企业的一线工作,高职学生毕业同为一线工作岗位,两者从技能、技术上没有明确的界限,高职院校就业质量也未见明显提高。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很多地方出现交叉混乱,教学层次并不是逐步递进,层层深入,仅仅是基于“学历嫁接”的教育层次上的简单衔接,造成在后续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很难实现互相贯通、有机衔接。
        1.2课程设置及内容重复、课程标准不明确
        我校现阶段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施的是3+2分段培养模式。前3年学生在本校进行学习,后2年进入联合办学的高职院校进行高职阶段学习的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衔接的电气专业全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两者的电气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多课程存在重复现象。我校学生在中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机与拖动、工厂供电、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等课程,高职院校也有设置,学生到高职需重新学习,教学内容存在很多重复。

       
        
        
        
        
        
        图1-1合肥市中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满意度调查
        1.3课程结构脱节
        我校开设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为: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德育等课程,这些文化课基本采用普高课程标准,而联合办学的高职院校开设的文化基础课主要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中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的学习难度差异大,文化基础课出现脱节、断层现象,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基础较为薄弱,进入高职院校后难以达到高职院校对文化基础课的要求。
        而诸如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机电保护等专业核心课程,又需要较扎实的电路分析、数学计算分析、逻辑运算等能力,学生进入高职后,因文化基础课薄弱,学生难以较好的掌握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水平难以达到相应的理论高度,课程学习比较吃力,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学习后劲不足,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厌学现象。
        1.4实践技能衔接层次差异不大
        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技术型人才,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应重视实训、实践内容的衔接,我校电气专业80%以上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大多数教师有丰富的企业的经验或者经过企业锻炼,实训教学比较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同时实训设施、实训项目也立足实际工作岗位,电气专业学生在校3年的学习与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提升,职业能力达到电工中级水平。然而进入高职院校后,有些实训课程与中职相差不大,甚至实训课程的难度低于中职。
        2、电气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目前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教育之间的屏障,推进以终身教育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4]。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而不仅仅是基于“学历嫁接”的教育层次上的简单衔接,而是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5],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紧贴产业转型升级,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然而,当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内容,考核评价、实训教学等方面存在断层、脱节或重复现象[6]。我们必须对课程体系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本人以电气专业为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对策与建议如下:
        2.1建立阶梯式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需要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做好衔接工作。培养目标的定位流程如下:
图2-1  培养目标的定位流程
        为了深入了解电气行业对中职层次和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人才结构、职业素养、知识目标、专业技能目标等,我校在2018年3月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前往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常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电气专业用人单位调研,同时多次到联合办学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形成了初步的培养目标。
        2.2联合三方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我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多次邀请企业技术专家、高职专职教师开展研讨会,并进行广泛调研。优化课程结构,研究确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
        根据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删减中高职重复专业课程,分析归纳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衔接课程,针对中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合理设置课程。同时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介,使课程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连续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2.3开展资源共享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融合度,我校与联合办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单位一起整合了优势资源,共建对接行业的专业化升级机制。
        (1)优化师资队伍。我校聘请了电气企业技术专家、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教研。同时我校电气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及时掌握电气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
        (2)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我校正在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已搭建好框架。电气专业将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大类专业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中高职电气类专业核心课程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
        (3)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气专业已建操作电工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实训条件,与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4改革评价方式
        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建立行业企业、学校、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逐步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中高职协同制定出能充分反映行业不同层级需求的能力考核内容,确定评价标准及考核方式。如我校电气专业实训课程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企业专家评定、实训教师评定,达到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的综合评定的目的。
        3.总结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的任务,并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意味着中职生升入高职的比例将急剧增加,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迫不及待。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青青.机电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时代农机,2018.03.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_2020年)》
        [3].邓川,何晓桂.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以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
        [4].司开妹.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索研究——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新课程,2016.
        [5].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2018.
        [6].张艳艳,陈晨,郭晓晓,李增杰,陈茂源.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J].科技风,2019.03.10.
        [7].李方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9.03.01.
        [8]曾令培.农业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定位分析与人才培养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
        
        本文系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学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Azcj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