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坤
富锦市第一中学 1561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极大加深,这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关注,从事教育工作的更应该重视。高中历史是人文学科中一门关键性科目。对于学生的整体意识塑造就有极大帮助,将环境教育渗透进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这是广大教育从业者追寻的话题。本文在客观讨论现状,结合一些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些许解答,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给大家教学尝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环境教育;渗透教学;尝试
一、引言
在历史的教学中,我们普遍看到了历史的灿烂辉煌,伟大人物的英明神勇,但是也不能忽略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引发的严重环境问题。时常能看见各种恶劣天气报道,很多都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如何实现发展与保护的独立与统一,长久发展,是值得社会化问题。高中作为人文教育的主流平台,应树立模范作用。尝试在历史等学科中无缝衔插环境教育,为今后环境保护培养力量种子,积攒力量。
二、环境教育穿插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必要性
传统历史教材中,主要从社会角度去诠释历史发展进程,忽略了在历史漫长进展中人与自然之间联系、影响,教材中很少去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重要内容是客观而多角度去解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关系。试图寻找之间的交汇。为当代发展提供参考。
在古代,人们没有意识更没有条件去保护环境,许多谋生行为都间接破坏环境。许多特大型城市更是对环境的长久破坏。在生产力未达到一定水平,人口过于集中,严重影响所在环境。例如现在的黄土高原。历史上对黄土高原的大肆破坏,现在黄土高原土地缺乏植被覆盖,极易出现水土流失,清澈的黄河经过黄土高原就不再清晰,现在的黄河形成“地上河”。每年在黄河治理上的花费是巨大的。
近几年中国人口增多,人与环境矛盾加剧。当代的时代主流是发展。发展不能与环境相背离,有一部分人为了短暂的效益而选择抛弃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结果。每一名高中生都是今后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高中生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心底里认可,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㈠深入解读教材已有内容,明确环境教育
在整个历史学科教学中,教材没有明确的提到环境问题。缺乏完整而系统的表述。但是作为新课改要求的一部分,历史老师应对环境问题深入分析,在课堂中穿插而入,通过对主体历史知识教学,间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资本主义世界》时,提到两次工业革命,除了正常介绍发展影响之外,可以谈一下对环境的影响,当时的英国空气污染情况,以及当时的特别“时尚”,让学生认识到的在历史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通过历史教材中人类进行工业变革对环境的恶略影响为依据,让学生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历史课堂的作用更大。
㈡提高历史教师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极为必要。现实中,许多老一辈的教师没有领悟到环境和历史教育的隐秘关联,缺乏最新理念,不会主动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知识。要解决这种现状,对这一部分老师开展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完善其知识体系,便于其在教学工作中能发掘并利用隐藏的环境教育素材,帮助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老师拥有较高的环保素质,就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可执行可长期发展的环保教育模式。
㈢开展多元教学,鼓励学生深入考察历史
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应大力发展学生自行学习以及深入探索精神。将紧密的课堂,严谨的课本,自由化的探讨结合起来,实现历史课堂的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化课堂。在教学中应从原来的集中注意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人口、资源等领域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适当的增加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对特定内容增加加喜好性倾向,学生自发性探索环境保护对历史的影响。
例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可以多去农村观察,尤其农村的孩子。通过历史的变化以及农村的变迁,让学生感知环境保护在历史进程中的效应,让学生明白发展与保护相对统一的重要性。把握住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它的历史必然性。
再就是针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合理补充,注意和现实状况的紧密结合。例如在历史中,很多适合大量人口大面积中的区域,较现在来说已经不适合人类大量居住。如陕西和甘肃等地,在古代这类区域是物产丰富,植被茂密地区,而现在造成现在这种地上黄河以及断流的局面,就是因为人们无限制的开荒种地。不可避免地催生出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等问题。土地贫瘠,迫使农民进一步开荒种地,这就造成恶性循环,环境更加恶劣。通过历史与现实对比,让孩子领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呵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高中历史课堂不仅承载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培养人才的素质教育。在成长中接受教育,领悟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长久坚持必能改善我们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高中生综合素养,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近一步推动中国的全面小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