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育人视角下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以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   作者:薛毅
[导读]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研究,是当前中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薛毅
        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摘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研究,是当前中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补充,是提升学校育人作用的新载体。新时代育人视野下的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学科、平台、和环境三大途径的作用,实现育人效果。
        传统意义上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以专业技能的考察作为判断学生的标准,以就业率高低为衡量学校的度量。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变革中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丰富德育载体,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以及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文化育人视角下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 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职学校而言,新时代彰显出三个“新”,即新时代教育对象的的新特点、新时代校园环境的新变化、新时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新时代,探究新的育人途径。
        2. 新时代催生的新需求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涌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工业4.0 ”、“工匠精神”这一个个色彩鲜明的词语,昭示着职业教育注定不凡的今天。职校学生正是“中国制造”背后的工匠,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在学生时代的获得感与成就感,因此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育人途径有着积极意义。
        二、新时代文化育人视角下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结合我校在省示范校现代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对办学内涵的深化,提炼出关于“学科文化培养人”、“活动文化锻炼人”、“环境文化熏陶人”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
        三、新时代文化育人视角下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通过一系列实践与探索,我校整合出“136”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利用“学科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三大途径,夯实“思政课堂、课程思政、主题班会、团学文化、校园环境、产教融合”六大举措,初步探索出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文化建设途径。
        1. 学科育人:开发课程思政内涵,构建立体育人体系
        (1)挖掘德育学科内涵,守好德育第一阵地。结合校园文化,我校制作了德育课程资源,开展线上论坛讨论,互动答疑,线下课堂上传播等方式,提高学生亲近、体悟和践行政治认同,同时深挖学科中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内容,将之资源化、平台化,一方面通过资源收集与制作的过程,对德育学科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参与,也提升了他们对德育学科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坚持全过程育人理念,打造全课程思政体系。在立德树人实践探索中,我校制定了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全方位各学科全过程育人理念,打造全课程思政体系;加强课堂教学,抓住课程思政关键;改革学业考核,突出课程思政内涵;加强育人能力,改革教师业绩评价。任课教师运用好课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


        (3)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我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立足点,在课程设计中,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职业精神”作为协同育人模式,全方面完善“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力求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2. 平台育人: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学生时代获得感
        (1)打造四度团学文化,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结合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我校探索出学生在团学活动成长三部曲及措施,以团委学生会为主要平台,以“注重思想,坚持培训”、“活动多元,德育为先”、“志愿青春、践行德育”为内容载体开展了相关活动。
        (2)丰富主题班会内涵,弘扬正面班级形象。我校充分利用作为育人重要途径的班会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班会主题,达到了强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推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塑造学生文明德行的育人功能。同时结合省级文明校园创建任务,在班级中弘扬爱校如家、以校为荣的集体主义精神,打造文明班级。
        (3)驾乘三教改革东风,达成学生素质提升。我校始终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和重点。首先,对接岗位,掌握技能:专业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基于岗位的思维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成为符合岗位需要的现代职业人才;其次,传承文化,放眼未来:以新时代劳动者为培养对象的课程,以培养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为任务,实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育人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意识;团队协作,健全人格:项目式、分组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养成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掌握“工匠精神”的本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积极正向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3. 环境育人:升级校园硬件环境,不断充实校园育人氛围。
        (1)改造升级校园环境,实现环境处处育人效果。近年来,我校以福建省示范性现代化职业院校和福建省文明校园的创建为载体,加速改善校园环境建设,从“破—立—建”三个环节入手,不断改善校园文化环境,抓实德育细节,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立足产教融合特色,引入职业精神。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职能,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作用,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企业文化、职业精神入校园”,为学生提供师资保障、软硬件保障,推进了我校的企业文化、职业精神入校园教育。
        实践证明,泉州华侨职校的136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有效增强了学校的育人效果,校团委被评为“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吴婉丽、杨苓、刘品超、戴槟槟连续四年获得团中央学校部表彰的全国“最美中职生”。
        总之,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的倾力合作,加强校内研修与校际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多种途径下全方位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 O L].(2010)
[2]胡泊.自媒体时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5):95-98.
[3]沈惠芳.文化育人与中职校园文化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6):119-121.
[4]张扬群 . 立业立人——校园文化简明读本[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16.

备注:本论文为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新时代文化育人视角下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