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态化机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   作者:廖思思 赵艳玲
[导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各地高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任务
        廖思思   赵艳玲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各地高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任务,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要看到,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构建新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态化机制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构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机制,是一项事关重大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
        
         一、构建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态化机制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培育的态化机制,是指社会内部建立长效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长效地发挥作用。机制,则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长时间的、广泛的过程。研究者张耀灿指出,机制是由要素按一定组合方式构成的整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是指我们要建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发展的机制,建立机构、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要求对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要求高校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育人机制。在高校中,我们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思想风向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秉承着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而带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建设发展。
         
        构建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态化机制,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必须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和合格公民的重要场所,只有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育和践行机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构建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态化机制,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受全球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面对风云多变的、盘纵复杂的国际趋势,给身心发展仍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大学生价值取向混乱,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在这种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态化机制,有助于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化和长效化。这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常态化和科学化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高校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校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高度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必须牢牢掌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不足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较为完善,但是社会大众教育机制建设还不够全面、完备。高校中的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的建设,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进行,凭借着思政理论课,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更能平稳运行。社会主要依靠媒体、社区宣传教育等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机制辐射范围较小,教育存在着不全面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常态机制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机制的有效创新确实不够。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仍仅仅在于宣传、教育阶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够全面,民众参与度较低,实践活动较少。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部分正处于宣传阶段,公民对于核心价值观有着一定了解与认识,但是实践远远不足。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促进着认识的发展,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活动中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建设,而这点目前明显有不足之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未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宣传阶段,广大群众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定了解,但是却没有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民众只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入脑入心,未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交往过程中。高校思政课中也只是体现在最后结业考试中,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三、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对策
        构建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坚持系统规划,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形成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工作动力系统、激励机制和实践模式;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形成广大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增强自觉奉行和践行能力;坚持继承创新,善于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注重总结凝练基层创新的经验和智慧,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外化与转化机制。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该只凭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重要的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外化机制是否能顺利、有效建立,是否能将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实践之中,切实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对高校而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机制,在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社会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的社会化过渡;其次,高校应当为高校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如:可经常开展主题化的校园活动,或青马工程活动等,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
        灵活性和因地制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要清晰定位。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教学特色、地方资源优势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校地方优势的培育机制。比如,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的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等,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在“相互融入机制”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常态化和长效机制,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  语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意识形态层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入投入比重,引起重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层次单领域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螺旋上升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高校而言只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培育机制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引导机制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保障机制入手,才能切实有效的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要大力建设健全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机制,努力促进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建设,努力加强我国上层建筑建设,从而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