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情景默写的审题方法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   作者:张晖湘
[导读] 古诗文作为高考常见题型,由于其涉及古诗文数量多、内容复杂、文字生僻难以分辨?
        张晖湘
        桃源一中 湖南 常德 415700
        摘要:古诗文作为高考常见题型,由于其涉及古诗文数量多、内容复杂、文字生僻难以分辨?且背诵记忆要求高。使得这一部分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出题人在进行这一部分考察时出题比较灵活。若不加以理解常常容易使学生即便在大量背诵后仍然丢分严重。丢分原因包括写错字、填错句子、没有理解出题人的意思等一系列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对古诗文的情境理解不到位,没有掌握情境默写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古诗文情境默写的方法。
        关键词:情景默写;审题方法;高考古诗
        本文系课题名称:高中古诗文精准默写策略研究
        引言
        高考古诗文作为一道传统题型,其丢分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字词错误,古诗文情境题型敏感度不够,将同音字混淆。二是审题不清,古诗文不熟悉、作者的意图理解不清,经常答非所问。三是理解不到位,对古诗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填错句子。古诗文作为高考常见题型,虽然分值不多却是最能考验学生语言功底的一道题,因此提高学生的情境默写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一、理清题意,提高审题重要性
        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审题的目的是审清楚出题人出题的目的何在?出题人想要让学生掌握哪个特定的知识点,一般来说出题频率和内容就是风向标,一方面老师可以从出题思路中总结规律,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1]。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不注意审题这一细节,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文不对题驴唇不对马嘴,导致丢分严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到“三定”,定文章、定作者、定句子。
        例如,在《劝学》一文中,由于“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一句是本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也是古诗文背诵中最常考的一句。这也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看到《劝学》一文不假思索地将这一句填上。然而高考出题是很灵活的,不仅会考千古名句,较冷门的诗文也会考到。出题人主要想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若学生避重就轻地学习语文很可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是仍然没有收获。又比如说同样是《劝学》一文,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出题方法。出题人会这样出题说明君子和常人也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能过于死板,一定要让学生将整篇文章理解透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审题意识。首先审题目、再次审考的哪一篇文章、最后审句子。


        二、情境联想,多思多练
        联想是语文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尤其是古诗文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只有将古诗文的整体意思了然于胸。再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联想,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诗文情境。情境式默写出题形式常常是创设一个情境,要求填写相关的句子,做好这类型题除了要对诗的内容感情基调有所把握外,还要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才能在遇到相同题型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高考古诗文中出现的真题“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哪一句,这里就设置了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情境。”首先要能背诵或者熟悉屈原的这篇文章,其次一定要学会抓关键。这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在“泪”。回想整篇文章描写泪的句子只有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将句子翻译过来,发生它刚好符合同情百姓苦难生活的语境。这就是抓关键后定位查找的方法,在今后的高考中,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是大势所趋,这种开放式的默写题无疑会成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
三、意境想象,理解记忆
        古诗文独有的一个特点就是能用寥寥数语可描绘出诗文独有意境。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简单的一句话就勾勒出冷淡、寂静、悠闲的意境。意境不是能够死记硬背能够学到的知识点。而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体会的。
        当学生体会诗词独有环境,是能根据诗词的意思,以及意境默写古诗。例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从整首诗来看,仿佛萦绕着一层凄冷、清幽、寂寞的气氛。而在这首诗中月亮、梧桐、西楼、秋都是构成意境的意象。意境默写要求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诗人情感的把握[2]。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用意象进行描写。例如看见月亮要联想到冷清、孤独,看见枇杷联想到离愁、思念。看见沧海、桑田要联想到世事变迁,人生无常。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接触过多诗词的内容上自己总结、体会、感悟。
        结束语
        语文教学作为三大基础性,支柱学科之一,一直支撑着从小学到高中整个过程的学习、语文是中国语言传统之瑰宝,古诗文又是语文的精髓,古诗文不仅包含着现代成语的起源,同时还拓展延伸到文言文,学好古诗文对学好语文的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不要只是一味地讲授,而是要从深处发掘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的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程秀.古诗文默写题分析和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29-31.
        [2]颜聪,吴丽萍.高中生古诗文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3):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