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婷
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225300
【摘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方式,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关键词】朗读训练 朗读方式 有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22页]朗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线,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注重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培养语感。朗读方式,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尤其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能采用一些独特的朗读方式,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示范朗读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要想指导孩子朗读,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朗读给孩子听,当然这不能靠播放课文录音而取代,当场朗读更能给孩子听觉上的刺激,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教师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突出一些重点词语,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学生也会自然而然模仿教师的语气来读,可以说是奠定了朗读的基调。在朗读《沉香救母二》时,读到“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父,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我重读了“救母心切”和“奔去”,让学生感受到沉香救母的迫切心情,加深了对人物情感的体验。读到“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我拉长了音调,用略带悲伤的语气突出了“多少”、“一道道”、“一个个”,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沉香救母的艰辛苦楚以及他救母的坚定,从而体现出沉香对母亲深沉的爱。值得一提的是,在范读的时机选择上,教师不一定要一开始就范读,有时要把握好时机:在学生有阅读困难的时候范读;或者出现疑惑时相机范读。
二、换位促读
换位促读法就是创设情景,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表现欲特别强,如果在朗读中能让他们体悟到自己亲身参与表演的乐趣,有利于他们对文中情感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时,让一个孩子扮演风,一个孩子扮演太阳,读出他们互不服气的心情, 必要时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读出角色的骄傲自大,特别是“那还不容易”“这有什么难的”这两句,要读出强烈的不屑一顾的语气。又如学习《狐假虎威》这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老虎和狐狸,狐狸神气活现,老虎半信半疑,让学生充分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恰当的语气,像这样故事类的课文只要把自己想成当事人之一,以讲故事的口吻读出课文内容,就更能引人入胜;在朗读《台湾的蝴蝶谷》等写景状物的课文时,则让学生扮演一名小导游,用介绍的口气读出课文内容,使原本枯燥无趣的文本一下子生动起来,学生怎能不读得津津有味呢?小学生一会儿变成小动物,一会儿变成小导游,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朗读的兴趣,而且又能引导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来,也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读得自然而不造作了。
三、角色扮演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要想方设法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尤为重要,角色表演就为低年级小朋友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原本“静”的课堂“动”了起来,使原本“死”的课堂“活”了起来,把孩子们“解放”了出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教学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时,分别让学生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除了让他们有感情地说出对话外,也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言语和动作,使学生在表演中充分融入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和再创造。表演后,引导学生对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从而了解到狼的凶残和小羊的柔弱,明白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样的朗读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深入探索,在读中巩固语感,明白道理。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对表演情有独钟。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边表演边朗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手势指挥
合唱团能够在指挥家的指挥下唱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孩子们也能在教师的指挥下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在课堂上放得开,在范读时,教师可适当地加入肢体语言,入情入境地朗读。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动作和表情加以引导,像一个指挥家一样引导孩子朗读,高昂的部分就可以举起手臂,低沉的地方就可以放下手臂,这样不仅使学生耳闻其声,而且目睹其形,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时,当孩子们读到“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我就露出期盼的神情,做出相应的动作;当孩子们读到“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我就模仿当时的情境,做出互相泼水的动作,被淋后笑得乐开了花。在我的手势指挥下,孩子们读得入情入境,也能做出简单的动作,展开灿烂的笑容。
五、入情入境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蔡雪英,《小学教学参考》2012版第7期,60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语言,借助悠扬的配乐,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场”,通过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朗读文本,理解文本,体悟情感。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放了一段缓慢又活泼俏皮的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夏天池塘中充满生机的景象,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玩滑滑梯,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现婀娜的身姿,小青蛙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欢快地游泳,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到课文的美,兴趣盎然,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六、你追我赶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各种比赛形式的活动,他们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善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比赛读,小组和小组之间比赛读,男生和女生之间比赛读,这样既使学生的表现欲运用在正确的途径上,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读《草原上的盛会》一文中描写那达慕会场时,我用激将法提问:“我们闭上眼睛,谁能读出会场的壮观漂亮,带我们走进那达慕会场?”这段文字四字词语较多,学生较为陌生,加之句子又长,朗读的难度非常大。要想读得准确流利又有感情实属不易。首先,我请两个朗读能力稍弱的孩子来朗读,其中一个孩子读得不流利,有多字漏字的现象,另一个孩子读得还算流利,但是缺乏感情,我先表扬了读得流利的孩子。接着再问:“某某读得很流利了,但是还没有把我们带到会场,谁能真正把我们带到会场呢?”我又请了两个朗读能力强一点的孩子来读,其他孩子闭上眼睛想象,一对比就能听出来谁读得更有感情了。抓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先读准,再读好,在竞争和对比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七、互相推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朗读也是需要一定的天分的,有的孩子天生嗓音洪亮,自带读书腔调,读起书来有模有样,这样的孩子极易成为班上的“朗读达人”,每个班都有几个这样的读书能手。这些孩子很容易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可,并不是刻意吹捧他们或者打击其他孩子,而是这荣誉称号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自身的进步。在朗读《鸟岛》重点段落时,我提出:“让班上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这一段。”被推荐的同学顿时成了公认的朗读明星,他自然要格外投入,发挥出最佳水平,不辜负众望。其他孩子也会非常期待,听得格外认真,默默地向他学习,争取成为下一个朗读明星。当然,朗读时也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用激将法问:“谁敢说自己是班里读的最好的?”或者“谁能站起来,用最高水平的感情来朗读?”在我的“读的最好”、“最高水平”的悬赏下,孩子们争先恐后,这种形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学习了他人的长处,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技巧。
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熟记了文本内容,积累语言,更能感悟语境,体会文本情感。“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读”的训练》,苏伟霞,《教师论坛》2012年第7期,22页]让学生以独特的方式,以自己的方式用心去读书,学生才会真正爱上朗读,才能在读中积累词语与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22页
2.《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蔡雪英,《小学教学参考》2012版第7期,60页
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读”的训练》,苏伟霞,《教师论坛》2012年第7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