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体会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   作者:曹茂辉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曹茂辉
        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075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仅给学科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使得学科教学模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而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变成了大势所趋.那么,如何高效地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无疑成了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将结合在实际教研中碰到的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关键在于建立“学习路网”
        在一次研讨会上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钟绍春教授为学员做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创新》专题讲座,钟教授谈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仍存在的几个问题:在应用方向与范围方面,大多数应用集中在课堂教学,在课堂互动教学、课后个性化学习、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但比例较低。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法与层次方面,多数是快速呈现知识和获得信息,主要是PPT、资源包等形式,以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源为主,层次相对粗浅。在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关资源方面,获得资源的方式主要是网上搜索,绝大部分课件是简单的资源拼凑,即便是有一些质量较好的课件资源,也很难与教师的实际需要完全吻合。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就是构建学习路网,学习路网可以为解决教育瓶颈问题提供全方位支持,它是一种构建起让学生认同并主动学习,按照需要并找到适合的方式学习,得到最适合的教师帮助并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完成学习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认知与系统思维,学科关键问题解决与职业能力,以及多元智慧的新教育体系。学习路网不只关注课上知识的生成,更关注课下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个性化指导。比如:对于理科来说,大多数疑难知识是自然现象、规律的总结,以文字、公式、图表等方式呈现在书本上,通过书本理解知识是非常困难的,简单的多媒体方式往往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形态,比如: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同时更重的是要建立教与学全过程监测、调控和个性化的支撑体系,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形成学习路网,达到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调控教学安排提供依据;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定制学习流程,引导、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形成创新及系统思维能力,实现优质教师实时服务于所有学生的目的。
        其次,我认为对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目前来说,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是在使用信息化工具,有的教师甚至是为了用而用,但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教师会使用技术那么简单,需要教师把技术转换成教学能力,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常态。在设计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点,使其中每一项技术的使用都是为教学设计服务,为满足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服务,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服务。

比如PPT课件很早就深入了课堂,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将教学内容整版地播放给学生,学生就按照预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互动,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的思考,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使用板书的话,老师可以边讲边写,讲到哪里写到哪里,学生的思考就跟到哪里,实现了学习过程思维的可视化,比起整版PPT来说更利于学生学习。如此还有其他技术手段的使用,如果不能很好的服务于课堂,那就不如不用。
        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目前的现状   
        1.呼吁声大,实际执行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这一全新理念,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慢慢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很多学校积极响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们更快地接受并运用新型课堂模式。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技术中看不中用,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来得实在,从思想上不愿接受。同时,基础设施较差的学校执行力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2.有些教师认识较片面,有些教师浅显地认为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是融入信息技术;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虽能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们仅对新型教学方式感到好奇。久而久之,不仅学生们容易倦怠,教师的教学思维也会缺乏新颖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1.定期培训考核。多媒体种类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学校要定期请专业人员做相关培训,不定时抽查,及时了解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通过培训与考核,教师便能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利,自然会接受并重视起来。   
        2.交流心得。网络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平台。但信息量过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使忙碌在一线的教师们无暇选择,无从下手。建议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推荐、共享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交流困惑,得到专业的帮助,以便在教学中更自如地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内在互联性,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工具和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思维,实现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