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河北省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也促使现代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情感教育成为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优化与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并探析其实施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教师需要多鼓励、表扬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情感教育学习兴趣。第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极易产生恐惧心理,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第三,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小学语文教师过于关注教材内容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感受的重视,而情感教育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是个性教育的基础,也是促进个性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萌芽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生终身受益。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培养小学生的平等观念也是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一个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首先要致力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敢于表达自身观点。如果教师仅仅是以教师的角色来对待学生,不能对小学生正确观点的表达进行倾听,很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会让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这样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大困难。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开展情感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心理地位得到提升。
2.2挖掘教材资源,把握情感教育因素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材是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小学生年龄特征、学习能力进行编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我国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出现了较大调整,阅读教学在当下语文教材中占据了较大比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阅读教材内容中都包含着很多情感因素,而且能够直观的体现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需要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合理应用。例如,在进行《晏子使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在进行课文讲解之前,首先要对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进行解释介绍,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对百姓造成的困扰,以及楚国凭借强大实力来压迫其他国家的现象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就是可以提问:“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是晏子会如何与楚国进行交涉?”通过这种方法让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得到激发,同时也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大部分小学生对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就是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能够积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2.3创设情境,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主动地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直至学生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1958年)中的片段来导入,让学生借助影视片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1941年)、背景(日军大规模扫荡晋察冀边区),感受人物形象。然后,由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狼牙山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在此基础上,由教师结合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日民族英雄的故事,如小兵张嘎、王二小、赵登禹的故事,讲述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抗日英雄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这样可以滋养学生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崇高的精神品质。
2.4借助朗读,启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情感
文字是语言的无声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寓意,让学生通过思想、内心的感悟,发现文字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进入到文字中的意境之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加入一些音乐,和朗读内容进行结合,增强情境感染力,让学生通过音乐节奏、韵律感受带文章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对其中扣人心弦的细节进行反思、回味,逐渐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故事的叙述线索,作者的情感来源,并对文章情感进行整体把握。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的开始阶段,先播放一段轻音乐,活跃学生思维,并跟随学生的朗读进度,逐级变化音乐,在读后,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对学生的整体朗读情况进行一些了解。通过文章中激烈的词语,情节的变化,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哀悼过程产生庄严、敬畏、严肃、悲哀、沉痛之感,并通过音乐的渲染,营造一种沉痛的氛围。学生在自我朗读中对总理产生一种敬畏和怀念之情,可以激发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深入感知其他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这就是一种无声之美。以上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刺激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显示出了音乐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渲染、衬托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欣赏之中升华自己情感。
2.5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合理运用生活化素材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现阶段,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备受家长宠溺,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进而忽略了要报答父母的恩情。为此,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回忆,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做过和“小彼得”相同的行为。而在学习该文章内容后,学生可以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地进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布置有关感恩父母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这种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够切实感知文章的中心情感,还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强化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学生生活和学习上必要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科学引导学生的同时,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最后,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个人生活,强化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凡琴.融情于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23):16-17.
[2]葛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浅谈[J].教育界,2020(33):49-50.
[3]李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