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香
荔枝希望小学 重庆市涪陵区 408000
关键词 语文 预习方法 指导
摘要 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老师在进行预习指导时首先应该关注孩子预习的积极性,兴趣性,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任何的自主学习都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的进行预习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提示和问题,有的放矢地针对性进行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校从2012年秋期开始进行了“启导课堂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并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形成了启导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激趣导入——启学生疑——导探释疑——反馈拓展。这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准备了专门的预习本。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启学生疑”这个教学环节的开展,更是与课前预习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效地预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由此可见,预习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就是“预先”,在事情发生或者进行之前。“习”就是“学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预习”一词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课”的意思。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然而,在平时的预习活动中,我发现班上的学生虽然已经念五年级了,但是对于预习却不知如何着手,在语文学科预习时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笼而统之,没有明确的要求。
2、预习没有层次性,没有针对性。
3、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却不动脑,不分析。
通常情况下,他们进行预习时只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二、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三、找出文中的多音字,根据读音的不同分别组成词语。
四、找出四字词语,利用查字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五、翻阅参考书,直接把参考书上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分析抄写在书上,用以对付课堂上老师的提问。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它既不利于学生听课,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为此,老师应该致力于小学生语文预习方法的实效性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导学生开展科学预习,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以往预习随意性强、无明确要求等不足之处,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则是产生兴趣的重要的心理内因。对于新的知识,新的课文,小学生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常规预习作业对于学生来讲是枯燥无味的,没有预习的趣味可言,预习对他们而言只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老师在进行预习指导时首先应该关注孩子预习的积极性,兴趣性,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如学习《 草船借箭 》前,学生进行预习时,可以让孩子通过电影《赤壁之战》、动画《三国演义》等影视节目,了解诸葛亮,并用语言进行评价,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让孩子对课文介绍的故事情节有了更全面的解读。
二、层次性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任何的自主学习都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的进行预习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
预习时,应该首先朗读课文,通过通过查阅字词典给生字标注正确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接着默读全文,对文章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想说明的事理,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放声朗读,不仅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还读出感情,读得绘声绘色。在朗读中关注文章结构,关注写作方法关注语言表达的特殊形式。然后把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最后质疑问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标记。
三、针对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前都设有单元阅读提示语,提示语包括单元主题思想,阅读要求:其中精读课文后面都设有课后题,包括重点词句的体会,课文内容的概括等,这些课后题都点明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富有启发性:略读课文前设有略读的具体要求,很明确,一目了然,有较强的点拨作用。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提示和问题,有的放矢地针对性进行预习。去认真地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丝绸之路》前,我结合略读提示为学生设计如下预习题:(1)、查阅资料,了解丝绸之路。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有神们疑问?
四、可操作性
预习要有可操作性即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 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清楚预习的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
如学习《打电话》时,可以让学生先收看马季和侯宝林的相声表演《打电话》,感受相声的语言特点,兴趣盎然时还可以小组一起以表演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故事中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这则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学习《将相和》时,让孩子读了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中的三个故事,谈谈蔺相如和廉颇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除了注意以上几点,还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做的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做的差的学生给予提醒和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主动预习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要重视预习,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科学的预习方法,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