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瑶
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321000
摘要:高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辨析理解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涉及许多关于论述类的文章,学生经过长期的阅读和解析后,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的学习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涵盖了复杂丰富的知识面,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辅导。
关键词:教学;高中语文;论述文本
一、引言
高中语文是对所学的知识的进阶。随着课程容量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必须有所提高。面对高中的升学压力,学生更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落实每一个学习环节,把“严谨认真”的理念牢记在心中,坚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
语文学习离不开文章分析,论述类文章是高中学习的重点之一。一个道理能衍生出许多故事,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耐心地去阅读去分析,需要教师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推敲其中的奥秘,同时需要师生之间的合作配合,才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学习与掌握。当然,原则上不能脱离教学的目的,即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二、论述文本教学的内容
语文学习过程会遇到许多专业名词的学习,涉及的范围广,学习难度较大。不少学生面对文章的理解,通常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忽略了核心知识点。然而论述类文章需要深度理解,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逻辑和思想对于论述类文章来说是重点内容,耐心寻找文章关于主题的描述是解答问题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同学生对于科普类或逻辑性强的文章兴致不高,学习通常处于比较被动的态度。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很难接受相关的知识点。例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中“论厄运”的教案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所得进行讲解,最后列举出“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厄运中被显示的”这句名言,教育学生面对厄运需要保持坚韧的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据学生的学习习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学生梳理知识模块,简化文章的结构,引导其通过学习文章的内容而明白人生的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指导,对于学生学习论述文章方面有很大的帮助。通常情况下,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学习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学习方法,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大体结构,快速把握文本信息,准确把握核心主旨。例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中《斑纹》的教学案例,对于斑纹的不同解析,教师先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将文章结构进行分层,第一段落主要写蛇的斑纹,第二段落介绍其他动物、昆虫的斑纹,第三段落主要写植物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宇宙世界的斑纹。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本大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语言风格。从文章结构出发,例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中“斑纹”的教学过程,对于斑纹的不同解析,教师应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分层,根据不同段落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并对问题进行探讨。整个过程反复剖析文章的框架结构,解析文章的核心意义。整个学习过程,从文章结构出发,反复剖析文章的框架,解析文本大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提高其对于论述文章的学习效率
三、论述文本教学的策略
论述文通常情况下围绕一个核心观点进行扩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观点的内容。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影响解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只有抓住正确的论述分析角度,才能理清文章的核心内容,将框架知识分解并逐一解答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领人,需要指导学生优化学习过程,掌握更为高效的办法。例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的教学案例中,阐述科学知识的文章,教师辅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根据由大体到分支的思考顺序,将简单和复杂的知识分批学习,寻找文章的论点以及延伸意义。教师指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吸收知识。在此基础上,方可逐渐增加难度,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
学习需要不断反省才能悟出真知。古人常说温故而知新,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式不足以支撑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一段时间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论述文的学习过程亦是如此。例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这一单元的文章,单元针对性较强,大部分属于科普和阐述的形式,文本内容比较新颖。教师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据问题深入研究并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对应的解答。论述类文章对于问题的设置研究,属于学习的重点方向,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依据逻辑思维展开,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文本的核心观念。[1]
结语:高中语文对于论述类文本的学习,是理性和思想艺术分析相结合的模式,需要掌握文章的大体框架,通过框架的分析,剖析文章的观点。论述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但论述类文本的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它的教学现状有待改善,教学价值有待开发。论述类文本的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讨论研究和践行。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