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100192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分层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例如:按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和学科任务完成质量从强到弱分为A、B、C三层,以期能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学生学情,学习习惯更加符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担任C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非常困扰我:尽管我把教学速度放的很慢,课堂练习增加,示范解题步骤更加详细,课后答疑频次增加,C层学生的成绩提高的依然非常缓慢,遇到一些传统重难点知识点,例如:三角函数概念、三角恒等变换等,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掌握程度可以说非常不理想。有时候学生来问问题的时候,我明明感觉把题目解题方法和步骤都讲清楚了,但是下一次数学测验遇到相同知识点考察的时候,学生仍然做不出题目,确实让我感觉非常困惑。
案例:A同学在班级中是属于学习态度非常认真的同学,上课每次都坐在前排,非常认真的听我讲解知识点和习题,笔记记得非常细致,我讲的所有解题思路和要点都能完完整整的记录在笔记本上,平时也中能看到她拿出讲义和笔记认真复习。最近这两周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三角恒等变换。我在课堂教学中有课前5分钟小测的习惯,每节课都针对上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及公式有一个5分钟小测,以检验学生上节课的听课效果及落实情况。在近两周的课堂小测中,A同学保持了全对的成绩,说明她公式的记忆和基本应用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月末的三角恒等变换单元测验中,她只得了32分,她自己看到成绩情绪非常低落,也非常不解,连我也觉得非常困惑。于是我请她带着试卷来办公室,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对她的试卷进行分析,在分析和对话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她的主要问题,也明确了以前我困惑的症结所在。
比如一道题目: 已知:
这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倍角公式的应用,以及象限角符号的确定。A同学倍角公式记忆准确,但是这道题没有做出来,询问原因,她说“没有看出来已知角和问题角有倍角关系”,也就是说倍角公式中给的2倍角是:
,她不能很灵活的认识到“二倍角”这个倍角关系;
另外一道题目:
?A同学也没有做出来,在分析班级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在班级成绩比A同学差很多的B同学反而准确无误的解出了这道题。在跟A、B两个同学分析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B同学的解法是:直接按照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带入求值;A同学没有看出可以应用两角和余弦公式,她是按照诱导公式解题的,因为公式已经遗忘,运用口诀不够熟练,所以解错了。
以上学情在C层同学中间并不是个别现象,通过以上案例的深入分析,我发现C层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1、知识点掌握不够灵活,题目已知条件分析与掌握知识点难以挂钩;2、知识点网络不够准确清晰。针对以上问题,我针对性的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帮助C层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方法一:观察分析为主,公式记忆为辅,重关系轻背诵
在C层教学中,因为学生能力有限,所以在面对完成教学任务,核心知识点必须掌握的任务驱动下,教师常常采取公式记忆为主,通过做题增加公式应用场景,即“孰能生巧”的办法提高学生成绩。但是这样做往往就会像案例中第一个题目A同学出现的问题一样,就题论题,并不能正确认识公式中量与量之间动态的相等关系,即便记住了公式,往往看不出题目与公式的联系,即便通过大量练习掌握了
之间的倍角关系,当题目中出现
这两个角时,很有可能又不会做了,如果考试时间距离知识点学习时间间距再远一些,极有可能出现失分情况。
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增加一些变量关系的分析和练习,进而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加强这种倍角关系认识,效果就会好很多。例如:在倍角公式讲完之后,可以在C层学生的练习中加入“以下那些角之间倍角关系成立(多选):
)”类似题目,选项设置中不仅要关注倍角关系的成立,还要注意两个角前后顺序的灵活设计,一方面能够达到激发C层学生灵活掌握变量关系,深刻理解公式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半角公式”打下良好的变量关系理解基础,在后续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准确条理的数学知识单元体系
A同学主要的问题在于知识点学习之后,在头脑中属于零散存储,能够建立些许连接,但是连接不够条理清晰,在解题中就无法灵活应用知识点,像这样知道一些但不掌握全部的情况,有时候反而不如头脑里只有单独知识点的学生应用的好,因为头脑里零散点太多,遇到题目不知道该用哪个,这也是为什么测验中平时没有她用功的学生能够做出题目,而她反而没有做出来的主要原因。
在针对A同学这类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在平时指导学生应用知识点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单元知识点串联+并联,形成单元知识网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这些重要联系之后,在解题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中能够与知识网络中关联的点,通过分析和尝试应用解出题目,之后最好能够进行区辩分析:及M知识点和N知识点都与已知条件关联,为什么用M能解决题目,而N不能(或N不如M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注意网络体系不宜过大,以小的单元知识网络连接为教学主要目标,对C层学生来说更为有效。在学生熟练掌握单元知识体系之后,再引导学生将单元与单元知识点之间建立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进而达到大幅度提升成绩的目标,单元内部知识点连接是基础,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点连接是上层建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后期将会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强调:青少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每个青少年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理性观察,细致研究学生学情,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仔细分析困难原因,从数学学科素养角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适合学生学情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持续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应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也将带着这样的信念和目标持续努力下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著
2、《鼎尖教案》人教B版,延边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