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 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徐金梅 马 俊
[导读] 高中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徐金梅     马  俊
        云南马关县一中   663700  云南文山市一中        663099
        摘要:高中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高中物理学科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习惯也有极大的不同,尤其是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的高中物理成绩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立体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承担着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重要职责,也具有培养并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在接受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应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内化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深入感受到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素养品质,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物理教学中,对学科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相融合的发展现状
        1.1忽视基本知识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帮助,但在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下,若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的依赖性过重,未能科学平衡多元化授课方法的灵活运用,则很可能会对学科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分析与观察当前大部分高中物理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课题资料的下载,还是学习任务的布置,部分教师都只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并未对内容进行详细的检验与考察等,这种片面性的运用形式不仅使得课堂阶段的授课效率大幅降低,也难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导致其缺乏明确的学习思路,构建的知识脉络也十分混乱。学生不仅无法深入地了解并把握物理知识的来源,也无法熟练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点。
        1.2教学理念的滞后以及与实践之间脱节
        物理学是从观察与实验出发,并通过合理的验证推理,最终得出自然普遍规律的学科,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专业素养,以及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物理的领域中去。但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对于开设物理学科的目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出了一些偏差,在教师眼里,物理课开设的目的就只是单纯的提升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总是忽略信息技术的作用,而总是围绕死板的框架来讲解物理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根本无法真正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不仅无法提升物理考试成绩,甚至连基础的物理知识都无法真正掌握。
2.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理论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记忆公式和定律,还需要锻炼学生将物理理论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高中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良好的物理实践环境,不能帮助学生在虚拟的物理情境中运用和实践所掌握的高中物理理论知识。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的高中物理实践情境中巩固物理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在遇到高中物理问题时能够迅速地想到需要运用的高中物理理论知识,在保证解题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解题效率。
        2.2在物理教学中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的正确作用,比如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不应当简简单单的把多媒体屏幕当成高级黑板,而是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换句话说,单纯的把知识放在多媒体屏幕上进行讲述和用书本讲课本质是一样的,根本就忽略了多媒体更深层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信息技术的特点,充分利用相关设备。
        例如:在讲解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书本上的图像都是静态的,文字也是过于抽象的,若是单纯将这部分内容搬到新媒体屏幕上,依然无法使学生理解,因此正确的操作方法应当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以及flash等技术播放弹簧运动的动画及力的实时数据,通过这种方式直观展现给学生,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2.3优化物理建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物理建模中,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物理教学单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关键点与难点等内容,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借助于对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获得更优质的呈现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也大有助益。通过分析与总结传统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可以发现,其普遍存在重知识、重结论的特点,导致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等受到一定忽视。新课改后,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还需将学科思维的塑造与培养放在关键位置。能力培养不仅是物理课程的教学需求,也是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因而,要实现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还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不要借助于单一化的定性教学模式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只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机械化的做题过程中,即既要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讲解《动量守恒》一课时,便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根据对整个过程的演示,建构相应的物理模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的有效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关键要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物理建模的着手角度以及具体方法等,进而将所构建的物理模型正确运用到实例讲解过程中,并站在能量转化的角度上,思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义,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教师对信息技术了解不全面、观念落后以及没有相关融合策略等,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当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索,提出相关的问题解决策略并实施,进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曾广恒.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策略[J].新课程(下旬刊),2019(4):127.
[2]孟磊.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2017(46):154.
[3]罗占峰.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J].智富时代,2018(6):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