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蓝图和基础,但很多教师对教材的重视度不够。他们认为数学教科书是基础,而考试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科书远远不能满足考试的需要。从教高中数学教学开始,本人认真研究高中数学教材,从不同角度分析教材中的知识联系,整合不同主题的数学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科学阅读教材,规范数学思维,提高数学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1 恢复教材的重要地位
数学教材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主要和重要依据。教材是教学的源泉,没有教材,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它对教学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出了宏观规定,是我们的教学指南。教材是由国内资深教育专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它全面涵盖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它是新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适合高中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维护教材的主要地位。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数学教科书,而不是囫囵吞枣式阅读,我们必须分析数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技能,但提出新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引导学生运用情境材料增强数学感性认识,思考问题与原有数学知识的联系在哪里,原有数学知识在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上有哪些局限性,新的数学知识在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上有哪些新的突破思考。
数学教材不仅讲述数学知识的历史,而且将数学思想注入学生的心灵。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数学思想,洞察数学知识创新应用的新动向。许多数学教师注重传授知识,忽视数学思维的建立。数学知识是硬件,数学思维是软件。硬件使学生数学学得更快,数学思维不仅使学生走得更快,而且走得更远,可促进学生数学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2 培养学生数学教材阅读的兴趣
数学逻辑性强,枯燥乏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需要高度集中。因此,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兴趣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
兴趣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本人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2.1 以问题为导向
问号是开启科学的一把金钥匙,人们常说: “会读书抓题,不会读书抓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情境,学生很难进入思考状态。当问题出现时,学生可以猜测结果,然后阅读课本,将自己的思维与课本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思维与课本的分析一致或思维超前,就可以不断纠正自己的思维,学生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思维奇迹将产生巨大的力量,投入到数学阅读中,充满信心和兴趣。
2.2 生活与数学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趣味性强,引导学生在数学中寻找生活,让学生回到课本上阅读,把生活的感性上升为数学的理性,学生会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连接点,不断寻找数学资源分析问题。如:我们的操场两边是半圆,中间是长方形,有一种直线和曲线的对称美,桥梁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力量美,椭圆、双曲线、圆锥、截锥和圆柱体都充满美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学生便会对美的追求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理性兴趣。
3 强化阅读方法、突出实效
3.1 知识点阅读
每节数学课都要讲解一定数量的知识点,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概念、定理和公式,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的背景,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公式,解决什么问题,学习公式,从而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建立数学思维和数学模型。
3.2 建立知识结构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数学时,我们需要建立数学知识的结构。本人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目录是数学知识的索引,通过目录可以建立一个宏观的知识网络,然后回忆概念、定理、公式,分析定理的论证过程,直到回忆起知识的细节、常见的练习和解答,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展开学生们的思路,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4 总结
数学教材是我们教与学的基础,教师需要不断开发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资源。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探索出一条实用的教学新路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2]崔英梅,孔凡哲. 高中数学教材书中的“阅读材料”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
[3]苏步青,刘佛年,柳斌. 中学百科全书·数学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王建磐,汪晓勤,洪燕君.中、法、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