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茹
重庆市沙坪坝区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3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职业学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基于此,研究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质、时代特征、职业特色的德育教育课程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尝试对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进行初探,并总结出: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应当是在德育目标下贯穿于常规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课程; 中职生;实施模式
一、中职学校的德育现状
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当前,各类学校普遍出现了德育课程缺失的现象,尤其是中职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对德育课程的设置却少之又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中职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意志、价值观念、青春期健康及法律意识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德育课程实施模式初探
中职德育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中职生,因而全面科学地分析和了解中职学生,是教育学生、搞好中职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应当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以活动和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在过程中养成学生的品德、性情。
为了让德育教育不再是抽象的、与现实脱节的说教课,德育课程应该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不应该只局限于教育部规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这些课程设置上,班主任的日常管理,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各类班、校级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契机,都是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组成部分。
(一)将德育课程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思想品德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独立环节。因此,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学校的各科课程,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实践、体验和创造的机会,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我所教授的课程是机械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在讲授“摩擦传动”时我就借机给学生们渗透了德育教育:“班上的同学经常会因为一些小摩擦就打架、伤人,那么面对这样摩擦时我们究竟要怎样做呢?”学生回答:“避免打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之间有了摩擦时一定要冷静,并且要换位思考,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错,冷静地解决问题,避免恶性事件发生,既伤了和气,又伤了身体。”
(二)将德育课程融入活动体验之中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提升德育实效的有效载体。德育课程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在课外延伸。如学校的课外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课程,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在将德育课程融入活动体验的过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借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渴望展示,并获得同学们的认可、赞扬,以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后进生更是如此,学生的此种心理对于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很多学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他们也有长处,课外活动就给他们创设了展现自己另一面的舞台。
在课外活动中,班上那些不太喜欢学习的同学此时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们或唱或跳或讲,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也赢得了老师的赞扬,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增强自信心。
2.借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加以培养。在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每次我在开展班级活动时都要给一些表现不错的同学发些小奖品来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次,给班上几名同学发奖状时,其中一名同学走过来用双手接过了奖状,我立刻抓住教育时机,当即表扬了这名同学:“这一动作细节多么令人感动,他多有礼貌啊!”接下来的几名同学们就很注意这一点,长此以往,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
3.借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三种形式。其中,进行群众性活动和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主要形式。例如,我校每年都要开展大型活动运动会和艺术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全员参与,竞技类体育项目、文艺类艺术展演,班与班之间进行比拼,活动时学生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为本班或本组学生加油、鼓劲,久而久之,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全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4.借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人在社会中,不能避免与其他人的交往。各类活动就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胆量、口语交际能力等这些社交能力的场合。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策划和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在我班的《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中,平常最不爱说话的那个羞涩的男同学也开口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在《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中,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并畅谈他们的理想和职业规划。在活动的发言、参与过程中,他们一个个从胆小不敢开口、思路表达不清到最后的积极举手、畅谈观点和想法;从拘束、扭捏到最后的大胆、直率,一个个都有所进步。
(三)将德育课程融入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是学校具体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实者和组织者,日常的班级管理就等于德育课程的实施,这个过程也是逐步转化后进生的过程。学校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淘气韧性、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的学生。我的班上就有一名学生:父母早逝,爷爷是他唯一的亲人。他身上坏习气很多,前几次我找他做思想工作,可是成效甚微。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方式,对于这样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只有给予他更多的关爱才可能让他有所改变。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通过聊天我了解到他很珍视和爷爷的这份亲情,是个孝顺的孩子。有一次他的爷爷生病住院了,他急急忙忙的跑来和我请假,我主动拿出一些钱让他先给爷爷看病用。事后我关切地寻问他爷爷的情况,还在他交上来的周记中,给予他鼓励的话:老师知道你很聪明,也很善良,你只有在学校里好好表现,才不会让爷爷失望,认真些、努力些,等到下周让老师看到全新的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当下周返校后,我看到了他写在脸上的喜悦,听课时他的眼睛专注有神,课堂上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了,我随即表扬了他。当天晚自习我就给他颁发了他生平第一次的奖状:最佳进步奖。仍记得他在接过奖状那一刹那脸上露出的腼腆的笑。晚上我给他发了条信息:你很优秀,老师已经看到正在进步的你,加油!而今的他已成为了班级生活委员,青春的光芒在这个年轻人身上闪耀着。
总结:
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不同形式的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我校是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就要踏上社会,所以在确立德育课程教学目标上要紧扣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把今天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及综合职业素质的社会劳动者为德育目标,将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贯穿于常规教学、活动体验、班级管理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参考文献:
[1]洪娟?.《职教通讯》.2012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