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琳
甘孜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626100
摘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完好的小学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因此,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职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当前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问题;策略
引言: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还处在初步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比如: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还不够完善、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小学生成长的需要不同步等。中职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是否完善是中职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中职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
一、中职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
(一)专业必修课和学科选修课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具体体现在: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分为专业必修课和学科选修课,旨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没有充分发挥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育目的,忽视了各自的课程功能以及课程价值,两门课程教学内容不完整并且教学内容重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过度注重教材知识内容传授,忽略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中职学校许多教师把教学资源的来源仅仅放在教材上,对学生教授的知识仅仅是教材上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其他课程教学资源或者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成果等很少去涉及。这就导致《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在小学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极度缺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自己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灌输,完全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毫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二、促进中职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有效性措施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种现状,中职学校必须逐步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前体验真正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水平,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将来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二)与时俱进,对《小学教育学》教材内容进行创新
要实现学生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中职学校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对作为教师的教学资源之一的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教材改革要与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使教材内容真正对学生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强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在教材内容中加入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一系列内容,比如:可以在教材中加入小学数学课程的部分内容,让学生结合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综合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加大选修课比例
前面提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必修课和学科选修课两部分,目前学校对专业必修课已经极度重视,却忽视了选修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选修课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必要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度增加选修课配置比例和多样性,这样可以让学生知识面更丰富,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教师是小学生进步成长的重要引导者,好的小学教师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促进小学生的茁壮成长。因此,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以《小学教育学》课程为中心指导思想,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材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为学生多创造演示教学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为小学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旭东.农村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8(08):89-90.
[2]宣兴村,梁仁臣.“小学教育基础”课程:问题、原因及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4):130-133.
[3]郁天宇,曹晔.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4):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