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带着《道德与法制》嗨起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朱桃萌
[导读] 讲学生自己的故事与《道德与法制》课的整合,为孩子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朱桃萌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讲学生自己的故事与《道德与法制》课的整合,为孩子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突显《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讲讲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故事,以其真实、生动的特性,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我们的教材鲜活起来。讲自己的故事以其栩栩如生的功能,可以较好地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使《道德与法制》课堂更富有生活情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这样面对面开心畅聊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可能,有了探究学习的新天地。讲自己的故事为教学的延伸创设了更生动、更逼真的问题情境,学生入情了,入境了,就会思维敏捷,就会有学习的冲进,所以说,适时地给孩子们留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讲讲自己的故事;道德与法制;面对面互动
         《道德与法制》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强调“教学活动在内容上不仅要依据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它大力提倡和鼓励一线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到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探究学习有关的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具体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具体的条件、具体的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讲讲自己的故事,具有强大的真实性和栩栩如生的功能,能够通过讲自己的故事,和同学的面对面互动,在孩子的脑海中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从而创设出生动又逼真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突显《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一、善于思考
         作为一名非专职的“道德与法制”老师,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自己的班上语文课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是如此之快,好像就在一刹那间,四十分钟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我还有好多好多内容没有讲完呢,我还有好多好多作业没有改完呢。而当我去别的班上《道德与法制》的时候,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那个学期,孩子们一个个调皮得像只猴子,任你怎么大声呵斥,他们也无动于衷的时候,天哪,那时我一度认为时间是不是已经停止,学校铃声是不是发生故障了,怎么还没有下课呢?”这时候我会感叹“四十分钟好长好长啊!”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年。
         二、善于发现    
             那一次我接的是二年级,开学第一周第一节课,我第一次走进这个陌生的班级,突然好多个声音冒了出来“是隔壁班的老师,隔壁班的老师耶!”呵呵,我在心里想到“好了,自我介绍都可以省了,孩子们已经给我取好了雅号—隔壁老师”这时候又一个声音响亮地回荡在教室里“我姐姐班的老师,我姐姐班的老师耶!”一问,原来是我们班的余茉同学,真是缘分不浅啊!望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我的心为之一振,再看看别的孩子,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一声声亲切的叫声“道德法制老师好!”“道德法制老师好!”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还带着些许愧疚之情,因为课前我并没有想过要给孩子们带去一堂多么精彩的课,一堂课上完还剩十五分钟左右,是给孩子们写作业呢,还是让孩子们自由看书呢?突然,书本上的几个字“我的第一次,我的第一次......”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有了!
    三、善于取材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多开动脑筋,教师必须积极提供感性材料,广泛应用各方面知识充实内容,借以明确道理,提高教学的思想性。善于取材,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趣味性,直接关系一堂课的气氛和质量。所以,取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 集中反映某一社会现象,具有丰富内涵的;
         (二) 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助于对教材理解的;
         (三) 是学生普遍关注又迫切希望了解的;
         (四) 具有典型思想,便于进行思想教育的。如教《诚实守信》可引用史实:晏殊以诚实荣任太子师,深刻说明了诚实待人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的教学要点。司马迁诚实著《史记》不仅留下千古美谈,而且化作辉煌的成就。学生听后,强烈向往做一个诚实的人。这些材料,只要留心积累,认真思考,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我在教室里大声地问孩子们:“你们会骑自行车吗?已经学会骑自行车的小朋友请举手。”一双双小手举起来,有几个男孩子似乎是要显示自己的能干,高举双手说:“老师,我会,我会,我可厉害了!”我火眼金睛,走到一个男孩子面前,问:“你会,那你能告诉老师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吗?”那男孩大声说“我在中班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不错,声音响亮,反应快,就是他了!”我随即请他上去给同学们讲讲他在骑自行车中发生的趣事。


         四、善于导行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道德与法制》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道德与法制》教学的重中之重。
         男孩子大大方方,镇定自若地走上来了,脸上还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小男孩响亮地对同学们说:“那一次,我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咚的一声掉进了一个坑里。”这个问题就像平地里扔了颗炸弹,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台上的同学,“你疼不疼啊?”“那个坑大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问起来,好像有一万个问题等待解决。原本已经变得有些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推波助澜,随机应变,说:“请谁先来问呢?老师要点名咯。”孩子们立马端端正正地坐好,期盼着我早点叫到他呢!接下来有趣的对话就开始了:
         同学:“那个坑里有水吗?”
         台上男孩:“没有。”
         同学:“坑里有没有泥啊?”
         台上男孩:“有啊。”
         同学:“那你摔疼了吗?”
         台上男孩:“嗯,疼的,有点疼。”
         同学:“是车子的前轮掉进去了还是后轮掉进去了?”
         台上男孩:“前轮掉进去了。”
         孩子们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在前面的孩子郑重其事,回答得格外认真,另外的孩子们也沉浸在这一问一答中,大家对这看似简简单单的问题乐此不疲。之后,我又请了另外两个孩子来讲他们发生的趣事,孩子们照样子很感兴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道德与法制”、“道德与法制教学要体现活动化”……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事半功倍。这样在讲、演、一问一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加上老师的点拨、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就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五、善于分析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我挥手和孩子们说再见,孩子们依依不舍,“老师,下次你早点来啊!”“老师,明天你叫我回答问题啊!”“老师,我有一个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下次一定叫我啊!”没有想到这次的课会是这样愉快,以后我经常和孩子们玩着类似的故事。
         可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有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弄懂概念和原理,要善于对实际材料对比分析,要通过科学综合,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六、善于总结
         总结,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那如何把强化的知识、激发的情感化作行为实践,为孩子们的行为明确正确的方向,从而使知、行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难以遇见,很少体会的思想内容,则应在总结中说透,成为龙睛,并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如讲《做一个具有勇敢精神的人》时,针对学生“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是真正的勇敢存在模糊的认识的现象,我是这样总结的:“在危险情况和困难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是真正的勇敢,因为他在瞬间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和惊慌。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同样,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更是勇敢者,也许我们终身也不会遇见舍身救人的事情,但勇敢的品格同样会与我们结伴终生。那就是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战胜自我。”这样层层入理,透彻明晰,一个距离好远的行为要求,就这样回到学生的身边。
         综上所述,讲讲自己的故事与《道德与法制》课程的优化整合,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它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有了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我们的课堂因讲讲自己的故事而变得生动又有趣,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试用)》
[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方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