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鸥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岛校区 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各项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制造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则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年为我国企业提供一大批技术型人才,为了实现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高校必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本文主要从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改革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号)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是一项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的行动计划「2」。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坚持把人才作为根本,将提高人才质量置于基础和优先地位。高职教育需要落实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知识特点和育人优势,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
1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1.1符合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的讲话精神
自习近书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要求以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系列改革。
1.2《中国制造2025》规划与工匠精神的要求
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在各产业质量取决于“工匠精神”方面已达成共识,并希望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培育“工匠精神”。那么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工匠型人才,是各大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的光荣使命,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凸显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3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用人现状分析
近五年对毕业生质量评价的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为最高,而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品质、工作安全意识、人文素养仍需加强。与实践动手能力相比,企业更关注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吃苦耐劳品质、工作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协调合作能力等职业素质。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术在价值观方面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对价值主导认同方面,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困难与复杂。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会对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合理的运用,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积极创新的意识。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诚实劳动以及工匠精神的锻炼,引导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专业,其中涵盖了许多种类的知识,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脱节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技术和知识层面,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往往需要借助理性来进行行动,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忽视了人类所具有的情感以及精神价值。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引导学生能够系统地分析问题,利用系统的方法来打破专业与技术之间存在的壁垒,将各专业知识与技术实现融合,做到最佳匹配。
3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改革的途径
3.1对入校新生进行相关教育,设置思政教研室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学习,普遍存在对于所学知识不了解的现象,因此,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之后,高校需要对新生进行相关专业的内容介绍,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生来说,高校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人才需求、企业用人标准以及相关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尽早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建立高效思政教育新模式。
高校主要通过思政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建立在自身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思政课程的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本专业的教师,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少量其他专业的教师,并且设置好每个专业的思政教研室,以听课、进行课程内容的相关讨论等方式,参与到各个专业的建设活动中,实现与各专业课程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3.2注重课堂教学,挖掘思政元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开设了众多课程,比如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这些课程的开设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想要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然要在以上课程中充分发掘出“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项课程时,需要要求学生做好绘图与标注等任务,并且做好相关细节处理,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与此同时还要列举一些反面教材,从而强调出精益在制图与标注任务中的重要意义。在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编程方面的专业考核时,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考核的过程中保持诚信的态度,高校通过检查对刀的长度尺寸以及直径尺寸,从而对学生实行诚信考核。确保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让高校能够拥有全方位、全体系的教育培养格局,为新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育人才提供新的方向。
3.3高校要积极组织相关实训活动,建立高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好学生的实训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训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实际训练中,高校可以严格按照企业的操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并将企业的文化与管理模式引进实训课程中。例如,在每个实训室内实行6S管理,对学生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各大高校中,要加大对于“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使每个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受到相关精神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了解,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高校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或者邀请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来高校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实现企业人员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
4结语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任重而道远,尤其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代表的工科类专业。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势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最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2020-06-01)[2020-06-29]
[2]周济 .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 [J]. 中国机械工程,2015(17):2273-2284.
[3]孙 溢 敏 . 高 职 院 校运用新 媒 体开 展思 政 教学的思 路与对策———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神州,2019(29):59-60.
[4]苗 笛 .高校思 政 理 论 课 教学 方 法 改革 现 状 与 前 瞻 [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