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1月3期   作者:陈爱钦
[导读] 现如今,在我国中小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在大环境下核心
        陈爱钦
        福州高新区第二中心小学  福州       350109
        摘要:现如今,在我国中小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在大环境下核心素养的理念在小学数学课中被广泛的实施,数学建模能力因此也成为了衡量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建模思想是数学能力的主要方向,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还能够与国际接轨,让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本文将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能力;培育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首先需要了解数学建模能力的基本概念。那么数学建模能力是什么?学生能够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此外,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并且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建模能力。当学生具备了数学建模能力之后,学生就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并且将前者灵活的应用在后者中。这样就很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
         一.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规律
    对于数学的特征来说,主要是调查学习者的抽象学习能力和全面的想象力。简而言之,在数学过程中,尤其要对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学习数学能力进行培养。①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在这一阶段所了解到的都是基础、简单的数学知识。站在学习规律的层面来讲,要想进一步学习较深的知识,则需运用基础知识。在学习数学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应重视建立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②小学阶段是在其他阶段为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最佳时间,从教育学上而言,3-25岁是最好的学习年龄,小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依然有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在运用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传统教学已经不再符合新课改要求,传统教学也不符合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所以,当今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积极尝试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方式。可是,想要把数学建模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是需要数学教师从多个方面去进行课程设计的,我们要保证数学课堂效果最大化。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将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注重家教引导确立建模意识
        家庭方面对学生学习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视。在课后作业的辅导中,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父母应该正确引导的孩子在生活中对数学的体会,运用数学经验。使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获得感。在实际生活当中,让孩子多多的接触实际问题,并且,鼓励孩子尝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2.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建模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在小学学习阶段,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结合生活情况并解决实际问题来构建数学模型。不仅完成课程目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利用建模体验并激发其内心建模兴趣,为日后实施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提供动力。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中,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为活跃,以此来调动小学生对建模的兴趣。许多学生表示,生命的数学教育化学物质可能感受到足够的实用性并体验其中包含的数学原理。
        3.善于自主学习形成建模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还应该更多的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也要求了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并合理解决问题。


        例如:小白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小白每分钟走 100 米,小红每分钟走 50 米,4 分钟后二人相遇,那么两地之间相距多少米?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两支笔,一支笔当作小白,另一支笔当作小红,放在桌子两边,两支笔之间的距离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有学生认为相遇地点可能会在中间,有学生认为是在离小红较近的地方,经过分析,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两个式子:(100+50)×4;100×4+50×4。提出了2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给学生充足的发言和讨论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来进行解答,经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从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4.开展类比推理开阔建模思路
        著名数学家兼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类比思维是人们获得发现的源泉。其主要原理则是,根据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使一类事物的性质或者是规律去推另一类事物可能也具有相同性质或规律。在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类比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巧妙性,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迁移、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建模创造力与建模探索欲望,从而开阔学生的建模思维。由此可见,在小学时期进行建模教学,教师则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展类比推理思维,提高建模能力。
        5.实施建模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建模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教师并没有专门设置针对建模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评价的内容也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上,缺乏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难以检验学生真实的建模水平。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一)”这一节内容后,学生基本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模型,然而通过测试和日常交流,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很少会考虑使用学习过的模型,仍然习惯使用自己的“笨办法”来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在结束学习之后的建模意识仍然很淡薄,因此,我在课下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个别的辅导,不断地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建模的印象,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模型这一有效的工具。
        6.加强教师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即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自身必须要重视建模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主动用数学思维来提出问题,学会灵活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问题。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模型,还需要学生不断地对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只有让学生明白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才能最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学生才能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而为学生提供数学建模的机会。在满足基本课程教学理念发展的同时,加强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建模素养培养的重视力度,以此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燕.试论小学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教师,2020(10):48-49.
        [2]强国兵.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建模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2):153.
        [3]唐旸瑜.以数学课堂为例浅谈小学中段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及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7(10):88.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9 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FJJKXB19-7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