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英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三中学 679102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当下非常受教师欢迎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从合作学习、物理实验、多媒体技术和分层教学四方面展开论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深入学习
在现代化的初中物理教学下,多元化和开放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满足了对传统物理实验工作的调整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顾名思义,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物理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潜能,也是学生通过具体化物理知识,将知识点上升到理论层次的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想要更好的展开物理教学,就需要不断的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对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巧设预习任务,锻炼思考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时期下推行的较为有效的授课方式,即由教师来布置少则一个、多则几个的任务,鼓励学生选用自身喜爱的方式或者在小组的配合下完成,使授课的目标得以快速实现的方法。学生在该方式下,由以往的聆听或被灌输的位置翻转至课堂的中心,无论是任务驱动教学或更多的课堂活动皆为其而服务,以满足其真实的需求,展现出物理的价值,使之饱含热情地参与其中,凭借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锻炼其物理思维。教师结合初中生心理的特点,巧设难度适中的预习任务,使之带着疑问去寻找相应的答案,故需做到任务的精选,即能找到答案,又隐含着更多的探究意味。
例如,在解读《力》的相关内容前,教师巧设预习的几个任务:第一,力是什么?第二,生活中所见的力是如何表现的?第三,我们已知的力有哪些?这三个问题的难度适中,学生在预习时通过对书本内容的阅读、结合生活的经验和真实的体验感等而较为轻松地找到答案。与此同时,学生也产生新的质疑:“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力”“力是如何产生的”等,继而在课堂上会有针对性地听课,也会表达出心中所想,使之思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二、合理设计原则,明确教学目的
物理教学中教学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明确教学目的也是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首先,就应该能够坚定指向性原则。不管是在哪一学科中应用驱动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完成相应目标。因此,就应该先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落实。其次,是要具有坚定层次性原则。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认知情况。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对于物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就需要在这其中能够细分学习任务,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应任务,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最后,坚定操作性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操作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合作或者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比如,在《电功率的测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进而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分析任务,探究答案
鉴于初中物理教学阶段中“电学”的知识较少,教师应尽量规避用过于学术性、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描述,任务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媒介或情境展现出来,以此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同时,在建立表象与内涵之间的关系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对任务进行解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答案。
例如,在探究“如何才能产生静电?”这一任务时,学生依据生活中脱毛衣的经验即可得出“摩擦起电”的结论,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丝绸+玻璃棒”“皮毛+橡胶棒”的方式产生静电。由第一个任务进入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任务驱动就发生了一定变化,从“直观上的获取”到“微观上的分析”,学生需要从原子构成入手进行推理,这样才能推导出电荷类型和如何作用。按照这一路线不断探究任务和答案,最终将与静电有关的物理知识扩展到更大层面。
四、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导者是学生,教师参与的方式主要是引导、辅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考虑自身物理知识欠缺的问题,当遇到静电知识壁垒及认知局限的情况,需要利用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任务。合作学习方式很多,如小组探讨、自主设计实验、组间写作探究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设备支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将学生个体层面的物理潜能挖掘出来,用于满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任务驱动的需要。
以“静电现象”课堂教学为例,由于产生静电的方式较象归为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简单的观点转变,能够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变迁,如“如何判断物体上是否存在静电?”的任务中,学生已经默认“自然界存在静电”这一事实,那么探究任务的范围就极大地缩小了,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检验”上。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导、启动生活经验干预,如检验“电有吸力”这一特征,让学生利用小纸片、金属箔等工具进行操作,依次举一反三,探究试电工具的原理。
五、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自主意识
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师以长远的眼光对授课方案进行大胆地改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中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之释放出个性的特点和潜能,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教师基于任务驱动教学而开始与实验环节进行融合,通过亲历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又或者凭借自身的能力去寻找答案。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电功率的测量时,以实验的原理和电路的设计等方面入手通过任务的驱动来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教师大胆地放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思路去设计线路,以验证欧姆定律和电阻等,让其去探索,比“灌输”式更为有效,继而使之自主意识形成。
结语:总而言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下,教师基于因人育人,设计出多样化的授课方案,通过预习、提问、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同时带着任务去参与课活动,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凭借脑中的物理框架寻找到所需的答案,继而形成物理的思维,在后续的学习中更为轻松。实践中,教师还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到相应的提升,以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得到灵活地转化,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求知欲望和真实的需求,使授课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朱玉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
[2]魏学贤,华永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