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策略在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1月3期   作者:刘惠
[导读] 所谓高职院校就是指那些分数线低于本科线、

        刘惠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泰安校区   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所谓高职院校就是指那些分数线低于本科线、专门进行某些技能传授的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是为那些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提供的、学习某门技能的场所、近年来随着人才分流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我国专业化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与其他所有学校相同,高职院校采取的也是班级制的组织模式,班级授课制的模式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管理策略进行班级管理,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谈心理学策略在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心理学策略;高职学校班级管理;运用要点
引言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兴起和学生队伍的壮大,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了一批又一批技能型人才;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晚,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生源构成等方面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刻不容缓,应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促进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使学校对学生的管辖,不再是种物质上的约束,而是种精神上的援助。管理的同时,使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和人际关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一种现象是,通常越不爱学习的学生,越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给学校带来管理难题。这是由于当学生不去学习时,最容易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迷茫的情绪,再加之大学生本来事情就少,不去学习,每日无所事事,负面情绪容易堆积,导致管理困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实其内心,熏陶学生的精神,化解负面情绪,提高学习动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根源上抹除使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
        (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校园的文化变得活跃起来。作为一种学校独有的文化氛围,好的校园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帮助学校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且富有学识的人才。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过程中,若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形成积极的校园氛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块短板,这种管理上的短板会导致多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比如说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2020年6月,中北大学一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选择自杀轻生。作弊行为固然错误,但面对这样的事件,又不免让人深思,若是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自杀惨剧也就会相应的减少,若要在平日里就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考场作弊的事件,也就不会有作弊被抓的结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才是合理的应对之策。
        (三)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大学生最后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从高校带入社会的,不止是他们学到的知识,还有他们在大学中培养的品德心性,直白的解释,和谐的社会必然由和谐的人构成。社会的不和谐,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失职也难辞其咎,2020年香港有一批年轻的港独分子,公开实施暴乱,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和香港的秩序,随着《国安法》的通过,这些人最终将受到法律制裁。在某一方面,这些人的出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让他们轻易受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迷惑,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让他们没能培养出爱国主义精神,做出暴力游行的举动,扰乱社会秩序。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是针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且仅仅停留在咨询阶段,对学生并没有实质性帮助,也不关心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缺乏专业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消极抵抗心理。此外,大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时,通常都是选用正能量较强的“心灵鸡汤”作为原料,一味灌输正确观念及积极理念,可能导致学生很难接受,并且压力倍增,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二)教学案例消极,教学倾斜化明显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常会用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直面自身的负面情绪。但是很多都是负面案例,内容消极,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剧烈冲击,使学生对案例教学产生排斥心理。而且在不断冲击下,健康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创伤,原本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会加重伤害,非但没能达到心理健康教学的目的,还起反效果。另外,教学仅针对心理情况严重的学生进行消极的心理分析,侧重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鼓励和素质品质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不足以支撑起学生的心理健康修复与治疗,很难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难以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心理学策略在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要点
        (一)建立与心理学相关的管理体制
        不论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想提升管理的效率就必须有相关体制的约束。

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也是这样,我们经常会建立一些奖惩机制用以约束和鼓励学生的某些行为,而将心理学策略应用到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自然也需要一些管理体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老师可以建立一个更加详细的管理体制,体制中应既包含传统的学生行为奖惩机制,又包含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和学生的自主管理机制,这种完善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从心理学方面来看,一个详细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学生更高要求的约束和管理自己,有助于提升学生心中对自己的预期,有了这个预期学生能够更好、更正向的发展。从另一方面看,严格的奖惩机制也有助于在班级中创设一种人人平等的氛围,学生在犯同一个错误时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遭受不同的对待,必备的奖励机制也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尽早尽快的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更好的与人相处。
        (二)将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管理方式
        首先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上的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例如很多学生在初入学校、离开父母监管都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沉迷网络游戏,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或是批评或是谈话的疏导方式,如果对方是一个平时不爱说话十分内向的女孩子我们就要耐心的与其交流,肯定其在计算机方面的过人之处,然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最后引领学生走出沉迷网络的怪圈。
        其次是心理辅导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尽量打造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上文也有提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入学校时都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这种落差容易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角色转变,与人交往的能力受到影响,最终产生孤独感,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也必须设计一些小活动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心理辅导过程中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沙盘游戏或者破冰游戏以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样容易引导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对付学生初入校园的孤独感的强大武器。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以德育为主,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管理艺术。不能专制、强制,既要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想、独立品格的人,也不能放任不管。大学教师认为,管理学生不在自己的教育权限内,是班主任的责任和工作。在德育教育方面,一些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没有必要,并且不会马上做出成绩,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对德育工作缺乏积极性。一个专业的全面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先进符合时代特色的教育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稳定的情绪及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需要有学校领导和专业的心理教师组成心理辅导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鼓励学生来心理咨询室咨询,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卸下心理防备,坦诚吐露内心焦虑和心理问题,并保证替学生保密。从咨询到结束全程人性化,给学生最舒适的体验,从而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积极寻求心理救治。
        (四)重视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式家庭教育普遍极端化,对孩子过分严厉又过分溺爱,这就导致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过分严厉的家长教育孩子,通常采用专制型手段,居高临下,说一不二,不容许孩子有丝毫辩解和独立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塑造自己理想中完美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导致孩子从小惧怕权威,人格和个性得不到健全发展,导致性格畸形,长此以往,形成了唯唯诺诺、胆小的性格,在与人的相处中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类学生通常人云亦云,没有主见,遇事不敢开口,心理问题习惯积压在心里,如果一旦爆发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6]。家长溺爱的孩子,由于受到过分的宠溺和保护,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极差,如果稍微遭遇点挫折和逆境,便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最好的教育则是民主型教育,家长首先和孩子确立朋友关系,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善于倾听,鼓励孩子的想法,并且经常表扬和赞美他。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不能一味地打骂,而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从内心认识自己的错误。在这种环境中下成长的孩子,对事物的接纳和包容程度比较高,自信心更强,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能更好地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另外,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并且永远让孩子看到最乐观的一面。与人友好相处,爱护身边的所有生命,让孩子从小学会善良和爱。榜样的力量永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具有积极乐观等优秀品质的家长,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并且让孩子去主动学习,这样对孩子健康心理品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叙述我们对心理学策略有了一个相对宏观的了解,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心理学策略也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其中自然包括教育教学领域,高职学段是相对来讲比较特殊的一个学段,这个学段的学生在心理上也呈现出比较不一样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导致对高职学段的班级进行管理常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而心理学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将心理学手段应用到高职学段班级管理中对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葵.辅导员角色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科教文汇,2020(2):153-155+170.
[2]班兰美.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7(35):118-119.
[3]李晓冰.建构“心育”的支持性体系[J].教育家,2020(3):58-59.
[4]鞠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