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1月3期   作者:高双喜
[导读]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双喜
         常熟市周行中学 江苏 常熟  215517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认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让教师们重新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教学有了规划。作为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重要方式,情感教育逐渐成为了初中教学的主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生德育;应用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的成就和成果使得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初中生德育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纠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学习生活的负面看法以及态度,确立正面的现实意识,并促进法律意识的提高和道德习惯的养成,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1巧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按照实施情感教育的要求,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的教学活动,要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把握的基础上,探索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和谐的情境中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宜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要尊重个体差异,用随和的语言对他们进行教育,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消极情绪,掌握原因后制定解决办法,使他们摆脱学习上的瓶颈,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习能力,积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益处,在轻松包容的环境下与教师一起完成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2组织教学活动
        在中学德育工作过程中,基于渗透情感教育的实际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理论,联系学生生活,通过实践结果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唤醒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有效地将教学落到实处。促进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完成初中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生活来讲解典型案例,对学生渗透情感认知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有效了解社会动态,拓展知识面,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德育工作进行革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情感教育渗透的目标,在学与教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课前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实现课堂中系统的理解,鼓励学生注重情感实践,创设出和谐教学环境。同时,授课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道德法治情感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增长。例如,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时,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他们组织班级集体合作交友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在班级中寻找合适的同学进行交友,帮助他们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如果教师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或是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应直接批评学生,而应当采取其他方法来了解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个性化制定解决方案,帮助他们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增强活动信心,从而有效完成在德育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与实践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连接关系,在中学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情感教育的要求与教育改革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出实践学习的条件,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升华情感,真正实现对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建设美好祖国》内容时,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科普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如何改善祖国环境污染、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等纪录片。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传递方式来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环保意识、民族自豪感等积极情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升华思想感情,形成服务社会的新认识。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会议,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对活动的感想,并通过对学生的积极表扬,来加深活动的影响,使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为以后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3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提升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
        德育工作长期不被学生喜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太过抽象化和理论化。学生的认知思维是直观、感性的,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刺激下而产生的认知和判断。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没有考虑学生主体独立的思维性和情感性,进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基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权利义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正确认识法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自觉指导生活实践行为。又比如在师友关系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情景剧的表演,通过生活再现的方式,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树立和谐互助的师友观念。总之,教师应将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提高教学质量。
        4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为了能够充分地激发初中生内心对德育工作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情感需求,适当地借助现有的资源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欢快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对情境中教学内容的关注和好奇,逐步提高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更高效率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置于形象的、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逐渐迸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例如,教师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时,设计了如下渗透过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关于我国环境问题以及人口问题的短片,以此来引起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其次,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果整个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也逐渐短缺,我们该如何做呢?”最后,通过视频情境以及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逐步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5完善情感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要多角度观察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在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正向鼓励,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德育部门也要定期给学生安排测试,检测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对他人的看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教师通过以上测评可以详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有问题的及时帮助疏解,提高德育效果。
        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和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后者既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积极探究有效的融合策略。借助生活化和情景化的方式,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审美,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薛原.试析中学德育中的情感教育[J].亚太教育,2016(20).
        [2]任秋红.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07).
        [3]张琴.中学教育中德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6).
        [4]张彦昌.中学德育要坚持开放性、情感性、实践性[J].中学教育,2003(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