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誉遐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
摘要:为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地理教学重心会向“核心素养”转移,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在整个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区域分析学习内容。这一内容较好的包括了核心素养当中提出的四大素养,也能够进行较好的设计。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设计点要围绕该课能够充分体现的素养内涵。
关键词:地理素养;核心素养设计;农业区位因素
“立德树人”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根本任务。高中地理作为落实这一目标的根本载体,原有的三维目标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学者提出了核心素养。他们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归结为品格。[1]核心素养是面向所有学科编写课标的一个基准,它与学科素养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引入“学业水平测试”作为“核心素养”培养情况的诊断工具,使老师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以及基本价值观念、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和方法三个纬度构成。其中人地协调观属于基本价值观念、地理实践力属于基本活动经验、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属于基本思想和方法。[2]在《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王向东,袁孝亭著一文中指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汤国荣的《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中则提出“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
在我看来,地理核心素养除了应该含有理论的方面,在开展起来时,应该要重视对学生的地理能力的培养。一名学生的地理能力并不指的是他在考试当中能够得到几分的能力,而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了某一类的地理问题,是否有能力去解决它。因此,在“核心素养”普及开来的时候,我们更要注重将培养地理能力融入学科教学中。
二、以《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为例,进行核心素养设计
在核心素养中的四大要素影响下,我们要关注在教学设计上怎么分析课标、教材知识点的关系,怎么来确认本课中显性和隐性的素养。
1.《农业》的核心素养分析
《农业》这节课的课标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总的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每一个条件下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子条件。自然条件又可以具体到以下几点:比如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社会经济条件又可以分为:市场(农产品消费状况)、交通和政策;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熟制)。这一些条件放在一起基本上就能够分析一个地区农业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其实根据不同的农业区位条件,在世界上不同类型的自然条件区也会有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热带种植园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及水稻种植业等。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个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的类型特点。整体来看,我们需要抓住的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来对案例进行分析。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共可以分为四种,分别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内容中,以上四种素养都有不同的体现。综合思维以及区域认知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这两种素养都是属于“能力”范畴的,这两个素养也集中体现在“根据案例分析某一种农业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在这当中,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已经融入其中。
2.教学目标的建立
在进行《农业》一课的教学目标建立时,我首先建立《农业》一课的三维目标,再从三维目标入手根据四个素养不同水平建立起核心素养基础上的教学目标。
①农业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能够利用农业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地域类型;
能够阐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它的形成条件,并利用该知识判断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解释其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分析某一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学会利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以及形成条件,利用所学知识能对一个案例进行应用分析以及比较,学会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的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养成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的态度。
②核心素养设计
一直以来我们老师常用的是三维目标,在刚开始设计核心素养时,我抓住一个要点——从“三维目标”入手“核心素养”,利用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水平要求,结合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及其特殊性,来设计本堂课的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学生能够说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够据此分析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对一个地区的案例分析,动态地学习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以及其特点,能举一反三说明不同地区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初步形成从多角度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区域认知:
学生运用区域地图分析一个地区可发展的农业类型以及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解释某些地区因自然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区域比较等方式辩证地分析生活中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实例,阐述其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收集地理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地理实践力: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实例和资料,并对资料中的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探索、应用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
学生能够说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意识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关系;
运用所学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形成条件,分析区域案例,解释说明农业区位条件对于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在“核心素养”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核心素养的设计中,要注意根据这节课上的内容能否充分的体现全部的核心素养,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充分的体现四个核心素养。并且在课标中要求的探究式学习的开展,还是要取决于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们的基础。老师则在该引导时引导,该放手时放手,使课堂张弛有力,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杰,陈良烟.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8-31.
[2] 谈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培养[J]. 王建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