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基于产业学院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1月3期   作者:1关晓冬 1刘显忠 2孙甲子
[导读] 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应用型课程的开发,而应用型课程的主要形式之一

        1关晓冬  1刘显忠  2孙甲子
        1哈尔滨华德学院
        2黑龙江亿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
        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应用型课程的开发,而应用型课程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合理有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可以从“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标准、课程改进”等方面入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内容。只有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入手,融入学校和企业双方专业人员的有效沟通、深入研究和倾心摸索,找到适合每所应用型高校、每个应用型专业自身特点的产业和企业要素,才能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做好,才能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依托。校企合作课程产生于校企合作活动,作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反哺于学校和企业的生存,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地方应用型大学承担着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的重责,是实用型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主要阵地。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托形式,本科层次的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校企合作课程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显而易见。校企合作应首先承认双方在校企合作平台上的共同利益,在利益趋同一致的情况下,高校和企业才有深入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旨在融入行业职业标准、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境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可以从“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标准、课程改进”等方面入手。
        一、校企合作课程的名称
        校企合作课程强调实用名称。企业课程一般都由校企合作开发产生,课程名称的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重要性不容忽视。从人才培养环节来看,学校明确和什么行业或者企业合作,学生明确专业和什么职业匹配,学生能从企业轮岗中获得什么知识能力。从就业环节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可以从成绩单的课程名称信息中很容易抓住关键信息,毕业生在什么行业背景的什么企业历练过,毕业生具备什么专业领域的什么知识能力,无论是一次就业单位,还是二次、三次就业单位,都能针对性的选择人才。与企业合作的课程名称可以包含三部分的内容:企业(行业背景)、职业(专业领域)和技能(知识能力)。虽然课程名称看起来比较长,但规范课程名称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曾经的实习背景有直观的了解,如果学生曾经实习的企业是业内顶尖或领军的企业,那么其实习经历就相当于工作经历,被同行业企业认可度会更高。第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掌握的专业领域有直观的了解,除了学生毕业证书上的专业名称之外,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更快捷地为学生匹配部门和岗位。第三,用人单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有直观的了解,部门主管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单了解其曾经涉猎的轮岗领域和技术能力,不用花过多的精力去对应用型人才作岗前考察,能更快为人才设定职业发展路径。
        二、校企合作课程的内容
        校企合作课程强调案例内容。这样的情况经常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教学活动不匹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服务,不能很好地服务地区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多数传统教材都无法实时编辑和更新,受到编撰形式、出版周期的局限,仅停留于泛述分解的知识点和原理,少量举例说明也仅局限于比较宏观、比较抽象的推理和案例,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实情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校企合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丰富的实际案例,既有原理,又有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原理应用在实际研发、生产和管理中的哪个岗位、哪个项目、哪个流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就是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境中的某一业务实践领域;因此,校企合作课程的内容必须强调丰富的实际案例。

当然,有些涉及商业机密的案例,需要学校教师在企业人员的认可基础上,对案例描述进行适当的修饰,隐去一些关键、敏感的能体现核心技术或公司名称的细节,既不泄露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又能充分说明案例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情境。
        三、校企合作课程的设计
        校企合作课程强调课程设计。校企双方人员参与,不是象征性的简单一个学期开几次会,写写聊天记录,而是针对课程的诸多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与高校要善于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去高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双方进行合作往来的过程中要逐渐提高企业在合作关系中的地位,以此来激发出企业参与其中的热情。企业人员时间相对有限,所以校方教师必须提前列出关键问题清单,并提供大概方向,供双方提前准备;然后定期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校企双方相关人员从“教材使用、教学团队组成、授课方式、案例收集、考核内容、学习反馈等方面全方位的组织对校企合作课程进行设计。
        四、校企合作课程的实施
        校企课程的强调实境体验。应用型大学是校企合作培养本硕应用型人才的集中阵地,是校企合作课程依附的土壤,而课程建设不是空中楼阁,最后都要在具体实施中获得效果。校企合作课程需要构建开放多元的课堂环境。因此,校企合作课程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条件,是将学生送到现场去体验、去实践;亦即,校企合作课程的实施必须强化实境体验。简单的课程实验,可以在学校教室或实验室进行;具体的实践环节,可以到企业实境中去观摩或实操;极其特殊的实验,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体验。只有增强实境体验,才能提升校企合作课程实施的实用效果,才能见到工作场景和机台设备实物,才能通过实际操作来促进理解原理,才能通过实践来提高脑手协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信息及动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找到智力支持,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
        五、校企合作课程的考核
        校企合作课程强调能力考核。校企合作课程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突出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逐步增加教学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因此,课程的考核,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开(闭)卷考、考勤、小组作业这些元素,而应更多体现实际操作,以及锻炼灵活使用原理和理论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考核分数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提供分数,考核结果不仅要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还要考虑系统性和实用性。
        六、结束语
        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应用型课程开发,而应用型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校企合作课程,科学、有效地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开发好校企合作课程,则需要建立命运共同体,校企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技能的获得必须以企业实际生产为依托。课程开发本身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开发的同时也是建设的过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更是牵涉各方资源的复合型业务,只有在不停思考中不断磋商、不断改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辛宪章.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业,2020(10):51-56.
[2]张瑞.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报,2019,35(05):115-117.
[3]李昂.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专业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65):115-116.
课题名称:基于政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现精准就业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ZJS20200108
项目来源:中央统战部2020年课题计划、中华职教社2020年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子课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