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飞
( 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传承与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可抹去的历史发展痕迹。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述如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承;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我国历代革命先驱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了新时期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承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产生于西方,但是该理论因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迅速在世界上多个国家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印证了该理论的世界性特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处于指导地位,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儒家思想同样在世界各个国家所传承也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特点。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均具备的世界性特点为两者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满足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承可满足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明确提出一些体系的产生均满足那个时期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需要以一定的时代背景为基础,秉持推动时代进步的目的不断丰富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需要立足国家具体实践,积极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实现两者的共赢。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可以满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要想进一步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特征就需要借助科学的理论,而这科学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与民族自信心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只有增强民族自信心才能促使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更多的国家。时代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也越来越丰富。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就需要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凸显现代化特征[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作用。
如今我国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积极将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促使两者之间有效传承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样两者的传承也可以进一步创新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在精神纽带的支撑下可促使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不断传承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承的路径及前景分析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不断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新时代的特征赋予给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指导,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的历史使命,我们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明确该理论的指导地位,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为马克思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人类创造了各种文明和文化。对于这些先进的文明和文化我们要秉持不断学习的态度,积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中国文化,并借鉴西方先进的文化内涵,杜绝盲目排外的情况出现。我们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并借鉴外来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要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避免一些错误思想影响社会的发展。正确看待西方文化,不要全盘接收也不要全盘否定,在积极克服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观念的同时,改变以往守旧、封闭、落后的思想理念。
(三)培养两者传统的优秀人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优秀的人才。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校需要强化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鼓励学生多多阅读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综合素养。此外,青年学者还需要对我国中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心,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一起,促使两者在紧密结合的前提下传承下去,实现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3-4]。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两者的有效传承和融合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因此需要相关人士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树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究[J].艺术科技,2021,34(2):120-121.
[2]杨柳新,张夏蕊.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33-39.
[3]水宏.试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J].公关世界,2021,(2):18-19.
[4]周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法制与社会,2020,(11):231-232.
作者简介:俞志飞 1986.5 男 汉 籍贯: 云南陆良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 678000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