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爱琼
湖南省桃源县西安镇中学 415726
【摘要】文章从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思考、归纳总结学习习惯三个方面阐述了课题组研究实践形成的常见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 习惯 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国家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作为重要的教学考核指标。帮助初中生养成自主预习、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习惯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课题组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针对语文学科形成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培养自主预习习惯策略
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习惯,首先得让学生意识到养成预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劝、引、诱、导,对比预习与不预习的得失,体验预习后的成就感,领悟预习的重要性。
(一)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评价预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不自觉预习和盲目预习,教师要布置预习任务,促使学生去进行有目的性地预习,并在课堂中对布置的内容进行检测提问,评价预习效果,让学生获得达到预习目标的获得感、幸福感,领悟预习带来的快乐充实。
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进行展示评价。此环节既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机会,也是教师借此监测、评估学生预习效果的方式。学生的展示可以随机抽查,也可以是同学自愿。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并且据此来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是学生和教师进行良好沟通和互动的机会,能有效增进师生感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教学打下铺垫。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上展示评价,这种舞台表演验收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好胜心,有利于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
(二)指导自主预习方法,落实自主预习途径
预习要有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指导自主预习方法是落实自主预习的重要途径。
1.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预习模式。语文学科的学习范畴比较广泛,字词积累、阅读理解、应用写作,不同内容有不同的预习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检测方式。例如对于文言文可以将预习分成“读、圈、画、评”四个阶段,即读通课文、圈出疑难、画出精髓、评议主旨;对于现代文则可以用“读、画、理、品”,即读通课文、画出精髓、理清条理、品析主旨。教师帮助学生摸索归纳不同学习内容的预习模式,让自主预习有套路可循,有方向性,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
2.应用分组预习的方法去进行预习。分组安排预习任务并进行竞比展示不但能够让学生提高预习兴趣,激发动力,也能更充分预习好其分配到的任务。比较繁重的预习任务进行分组处理,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去进行合理的分组,并指定时间集中预习,学生在一定的规则约定下更投入角色,更用心,预习的效果就会更好,并且还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快速预习的能力。理论上来说,学生自主预习是学生在新授课之前的课余时间进行的,但是,如果有某种特殊情况,学生来不及预习,或者预习效果并不好,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的前十分钟进行快速预习,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主预习,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快读能力、短时间获取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课堂预习虽是学生课前预习的补充,却也是最有效的,也可能是偏于操作的。
二、培养自主思考习惯策略
(一)精巧设置问题,引发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习惯就是让学生有创新思维,有自己的主见,创新才能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思考,才能创新突破思维。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挖掘教学资源,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教学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断深入研究课文,培养学生严密的语言逻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形成创新型思维。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借鉴课文的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身边美景、祖国的壮丽山河进行创造性地个性写作,借景抒情,从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导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评价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改变传统方式,多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方式。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最基础的,生生互动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在课堂少讲精讲,只承担组织者、首席CEO的作用,多多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相互评价,交流互补,更既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
三、培养自主归纳总结习惯策略
学习需要及时归纳总结整理,养成自主归纳总结的习惯,能让学到的知识点形成系统,思路更加清晰,掌握的更牢固,也能温故而知新,熟而生巧。平时教师每学完一个篇章单元或课时,应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循序渐进,自成好习惯。首先教师可以示范、引领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制作单元复习试卷。其次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知识点、关键词、列出知识大纲,系统梳理学习内容。还可以教学生当小老师考查重难点,讲析试卷。
总而言之,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思考、归纳总结这"三个自主"学习习惯,领悟"三个自主"学习方法,教师自己要形成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策略意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制定长远计划,步步为营“三步式”:第一步,教师示范引领督促,检测指导;第二步,学生自主尝试实践,教师评价;第三步,师生研讨优化模式,形成习惯。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以下六个方面的思索和实施: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处处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时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习方法指导,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平时的自主学习习惯细节培养。
“教育,简单说,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教”,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就是让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周华.初中语文快乐高效预习的实现路径[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6):58
[2]刘文莉.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策略探究[J]. 课外语文2016(31):75
[3]党军林.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形式[J].试题与研究 2020(02):54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谢爱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