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芳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高级中学727299)
摘要:一个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学时期是人生接受教育和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培育基本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对中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老师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中学生的孤僻封闭、固执偏见、缺乏意志力、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教育学生不能只靠简单的谈话交流,进行大道理的硬性灌输,应该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塑造;责任;挫折;团体心理辅导
引言: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方面是维护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新时代下中学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教学工作而制定。中学老师可以加强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中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加强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三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实施教育,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并深刻认识到这样做的巨大意义以及未来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塑造的意义
21世纪被很多心理学家定义为“焦虑的世纪”,尤其是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偏差现象。如果不及时的纠正并给予正确的疏导,很可能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他们自我愈合、调节的能力,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他们内心的压力和冲突,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塑造人格,可以培养起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以及面对现实生活中承受压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具有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塑造的方法
(一)加强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古话说的好:独人难活,独柴难着。作为独立个体的我们,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着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各样的集体环境,不论自身处在哪一个环境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一定份量的责任。社会是一个大集体,如果处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那么这个集体就能不断地向前进步,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意思都很淡薄,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很难向前推进。责任意识就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对集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人格塑造,家长不能对孩子溺爱,对于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也应该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中学生只有培养起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才有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对家人、老师和朋友负责,才会不断进取。
例如学校老师可以安排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的卫生工作、开展一些积极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老师积极肯定他们在各种劳动工作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做有利于激发他们内心的责任意识,进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二)提升中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
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艰难困苦、逆境挫折最能逼迫一个人变得立志自强。在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大多数的中学生遭遇一点的困难,经受一点的挫折,就会变得失去自信,垂头丧气。因此,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已经成这当今素质教育下所必须的步骤。
例如在中学生入学时,学校可以开展军训、体能训练等活动,也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安排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磨练,不断的让他们经受一些必要的挫折,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进而可以培养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品质以及乐观面对挫折的勇气。同时,他们也能理解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毫无波澜的,从而可以使得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加坚强、更有勇气,具有超强的人格魅力。
(三)加强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也是人格展现的舞台。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上要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也是塑造中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的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的、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不断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健康人格得到塑造和发展。
三、结语
中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一个健全的人格,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大计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教学工作者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深刻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中学老师们应该做到好不松懈、以防为主、认真地排除中学生们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把一切不健康的心理扼杀在摇篮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学生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才能塑造出他们健全的人格,确保他们茁壮的成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锡改.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性与针对性[J].教育科学研究. 2005(11).
[2]吴锡改.心理训练要着眼于完善学生素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12).
[3]杨益盛,陈晓庆.人格教育: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2(S1) .
[4]叶一舵.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教育[J].东南学术. 1998(S1).
[5]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