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1月3期   作者:钟绪菊
[导读] 初中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不仅要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
        钟绪菊
        广西岑溪市第一中学   543200

        摘要:初中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不仅要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初中就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所以老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培养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的书籍。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从浅层阅读到深度阅读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阅读,学生能体会到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能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现象,比如,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寓含“惜别”之意;能感受文章所描写的环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抒发情感的。在反复阅读中,学生还能学到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二)增长学生的见识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在空间上的对话,也是两者情感表达的桥梁。不管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在的时代,有很多的著名的作家的书籍非常适合学生去阅读,去了解。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逐渐改变对语文阅读的看法。在中考或高考所考的阅读理解都是课外的文章,所以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从而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情感的能力,让学生也了解到自己周围的事情,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积累丰富的情感,让自己的知识变得强大,也让考试变得轻松。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阅读教学中过于功利性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并不能深入地融入阅读内容中,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重点知识及文章中心句的寻找,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让其无法从阅读中找到自我,而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总是在死记硬背阅读知识。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思想,不仅会让他们对于文章的思考和理解并不深入,而且一旦碰到阅读题型的更新就会让他们不知所措,从而无法让学生拥有真正的阅读技巧,学生也在慢慢丧失自身的阅读兴趣。课内阅读都无法得到落实,又何谈课外阅读?现在属于信息时代,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行为以及健康的身心发展。
        (二)教学模式传统
        我国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这让应试思想渗入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当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更加注重对文本内容方面的理解,例如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概括每一段段落的意思,对语句进行赏析等。虽然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掌握的能力。

但是这种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的,从而就导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讲—练—评”的方式进行,学生不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记忆,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失去了主观能动性,这也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更好地提升。因此可以看出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订阅读计划
        首先,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分层次明确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阅读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所要阅读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尽量把古今中外名著和经典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列人阅读计划。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较为适合的读物。其次,教师应根据已经制订好的阅读教学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深度阅读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这类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在深度阅读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对阅读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深人理解把握阅读课文的主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计划,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完成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将深度阅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的感官得以调动,从而使其得到阅读兴趣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词句理解和段落大意解析是重点,而仅以口述的形式开展这项教学工作,不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词句理解和文章赏析训练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事先制作与之内容相关的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为一体的PPT,并通过在课上播放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其中,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促进学生思考。例如,在进行《木兰诗》这一节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截取动画片《花木兰》开头十分钟的视频,在课上呈现给学生,创设与本节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由此让学生对花木兰的形象和与之相关的故事背景有基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的应用,给予学生多重感官享受,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让课内外阅读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现代作品,体会现代作品的人物情感。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某篇文章时把相关的资料找出来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国名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要在初中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现代的作品可以拉进学生与时代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每个古诗或每一本书时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给老师,老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并给出学生合理的评语。老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不要让读过的书白读。老师在上课的同时,也要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外知识的了解程度,督促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并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认真分析书中每个人物的情感、外貌,每一个心理活动,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加强阅读的批注,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开展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何鸿.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35):39-40.
[2]余继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参花(上),2020(12):57-58.
[3]栗旭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20-21.
[4]周美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26-27.
[5]陈建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