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婷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分校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阅读能力也是英语学习者需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重心偏向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忽略了阅读技能与方法。教师应该特别要注重文本的理解与归纳,为语言输出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掌握文本框架与脉络,再进行深层具体剖析,体悟情感升华
关键字:阅读文本 策略 框架与脉络 剖析 情感升华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中,阅读部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掌握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这么说,学生阅读的课外文本都是课堂文本的延伸。因此,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是至关重要的。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育部,2003)。众所周知,语言输出必须建立在足量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在高中英语中,语言输入则应该掌握文本框架与脉络,然后再进行深层剖析,体会情感升华,为语言输出打好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宗旨。掌握阅读的技能,再加上阅读量的增加,最终量变变成质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与解读文本能力。
为此,本文笔者立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从三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
一、文本基础阅读阶段:整体阅读,把握文章框架与脉络
文本解读并不是分解课文,按段落阅读,而是以语篇为单位从整体出发,自上而下进行阅读。因此,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保持通篇意识,深入解读挖掘主线,把握文章整体框架,逻辑要明朗清晰。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是以段为单位进行文本分析,其实不然,抓住主题,理清结构就能将文本脉络掌握,从而学生就能够简明扼要地理解文本。以高中英语必修1 unit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在读前问学生”What’s the order of the passage?”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几个时间词for three days, about 3:00 am on July 28, at 3:42 am, after the quakes等就知道是按时间顺序发展。由此,老师再继续提问:Can you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学生根据时间线索将文章分为震前、震中和震后三部分。以此也能够得出总结。
.png)
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和主旨大意,从整体上了解全文后,找出每段的中心句,使文章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阅读基本技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文本深入解读阶段:字词、句子的具体分析
阅读教学既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框架和思维脉络,也要从微观角度具体分析,以段为单位具体分析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为了读准教材,教师独立解读教材,要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教师要从文本中找出充分的信息支撑自己的解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本。
“earthquake”一文中学生很容易将文本脉络理清,但只是理解结构对学生学习文本太肤浅,需深入理解,由浅入深地剖析。可以从语言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如:”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运用了比喻,营造出凄美而触目惊心的震后画面。”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was extreme.”此句中suffering一词用的恰当,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地震中的人们身心上受到的巨大创伤。比如必修4 unit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一文中”She spent years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ir daily activities.” “For forty years Jane Goodall has been outspoken about mak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life of these animals.” 句子中”spent years”, “forty years”, “observing and recording”等词中体现出Jane Goodall用她的一生在研究,也能体味到作者对她的奉献精神由衷钦佩。
三.文本解读的升华阶段:情感延伸
文本是情感的依托,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3)不仅将“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确定为本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并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的关系密切,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特别要关注情感的融入与渗透,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更是为语言输出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下次遇到类似的文本时能够更好地抓住文本情感。如必修四unit1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中Further reading made me realize that it was hard work and determination as well as her gentle nature that got her into medical school. What made her succeed later on was the kindness and consideration she showed to all her patients. 从句子中的hard work, determination, gentle nature, kindness and consideration体现了林巧稚的个人品质,由此写出了林巧稚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学生也能把握作者对林巧稚的情感态度是钦佩的,而且立志医学事业如林巧稚一样坚定不移;同时,学生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类似文本,提高思辨阅读能力。
俗话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不尽相同的,但记住作者只有一个,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作者、尊重文本,让学生理清文本的框架,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语言涵义以及情感态度,不能断章取义、自说自话。同时,也要做个有心人,充分运用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锻炼思维,掌握阅读技巧,由此学生的语言、思维、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从深入的阅读输入走向有效的写作输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倪扬英 “一堂优质课对阅读文本解读的几点启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2期
3.戴军熔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4期
4.卢伟栋 “高中英语文本解读:意义、内容与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