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成
陆军边海防学院演训中心导调室助教 陕西西安
摘要:军校文职教员,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在军校转型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素质的文职教员队伍是建设一流院校、培养一流军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支骨干力量。立足文职教员特点,在政治、素质、动力上把好关,切实提高文职教员队伍素质。
关键词:文职教员;高素质
201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完成修订并公布实施,文职人员聘用、考核、任免等相关政策规定也随之相继出台,文职人员制度进行了体系重塑,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亦开启了新篇章。2018年开始,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大批文职人员,其中军校高教岗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是985、211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的研究生硕士或博士,文职教员队伍逐年壮大,在教研岗位上越来越凸显作用。这就要求文职教员需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融入部队,为强国兴军服务,扎实做好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学科研工作,确保推进军校内涵式发展。
一、狠抓教育引导,把好“政治关”
习主席指出,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必须做到“五个坚持”,第一个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院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第一阵地,必须加强政治引领,而文职教员队伍作为教战育人的主体力量,对军政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深入学习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积极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抓经常性思想教育和党课教育,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我党我军政治本色和思想阵地。
二是加强责任担当教育。《军队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基层建设要主动担当,对职责范围内的人和事敢抓敢管。虽然军校和地方高校本质都是教书育人,但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存在差别,这对文职教员来讲不仅机遇也是挑战,必须通过责任担当教育,增强文职教员的责任意识,快速适应新身份新使命新要求。通过优良传统教育,发扬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等精神,不断培养其进取意识、顽强意识,增强文职教员队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加强党纪法规教育。讲纪律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对每一名军队人员的基本要求。文职教员必须要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能够帮助学员明辨是非、提高政治站位。只有通过党纪法规教育,让文职教员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不断强化纪律意识,确保“三尺讲台无杂音”,坚决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二、丰富培养路径,把好“素质关”
目前,新招聘文职人员通常进行短期岗前培训和一个半月的任职培训,培训时间较短、内容单一,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研能力,短时间内不能完全适应军校教学岗位特点要求,所以应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在其适应期和培养期内快速查缺补漏、找准定位、胜任本职。
一是指导帮带。文职教员普遍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为助其快速成长,资深教员的帮带指导尤为重要。将新聘文职教员安排到相应教学组,指定专人挂钩的方式,对其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帮带。除了教学试讲把关,也应安排无课教员随堂听课,对其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每门课程或专题结束,应及时进行阶段性复盘总结,考查帮带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二是代职交流。文职教员几乎没有部队任职经历,军事基础薄弱,为助其积累经验,跨岗位跨单位间的代职交流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依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到研究方向的基层一线连队当兵锻炼,既能落实“五同”锻炼自身,还能了解掌握基层部队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借助调研、进修等活动,积极深入一线部队、研究所掌握练兵备战的真实底数,到军地同研究方向院校学习交流,不断积累经验、开拓视野、丰富教研方法手段。
三是实践锻炼。军校不同于地方院校,在教学上存在诸多差异,文职教员为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各个类型的教学比武竞赛行之有效。学院每年可组织不同类型的教学比武,比如课程设计大赛、多媒体制作竞赛、授课比武等,区分理论课和实践课、区分不同职级,邀请专家教授担任评委,把文职教员和现役教员融合起来比,通过观摩评比,使其得到锻炼、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逐步提高教学能力素质。
三、健全激励机制,把好“动力关”
习主席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文职教员作为院校教学训练、科研创新的重要攻坚力量,对军校工作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待遇保障,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环境,激发文职教员队伍内在动力,确保集中精力谋事业。
一是培养机制。对文职教员的培养不能追求一时效应,各级领导应多给其搭台子压担子,鼓励参加重大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有计划选派优秀文职教员到相应的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先进技术、积累经验、拓展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研能力。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得到成长、有所建树,才能更安心本职工作,甘于奉献。
二是保障机制。大多数文职教员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家庭的磨合期,面临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和压力,各级应大力营造和谐奋进、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比如解决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开展经常性谈心交心活动,争取把这些现实矛盾问题解决到位,激发文职教员工作热情,让其生活舒心、工作安心。
三是奖惩机制。文职教员作为教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立德树人、教战育人的重要使命,必须设置合理的考核标准,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对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思想懈怠、工作消极、不担当不作为、考核不称职的人员应坚决遵守相关政策规定予以淘汰。通过公平的优胜劣汰,激励文职教员主动作为、奋发向上,不断提高文职教员队伍整体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盖志.新时代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人才建设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
[2]孙红岩,霍江涛等.军校文职教员岗位胜任力培育路径[J].军事教育与训练,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