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1月3期   作者:张贵超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
        张贵超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第二中学  655505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教育质量会影响我国未来接班人的素质。占人口很大比例的是农村学生。因此,必须做好农村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引言:学校德育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德育工作的效率始终是德育从业人员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学校德育从业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的有力工具,其独特之处在于强调经验和情感,并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越来越受欢迎,每个人都非常关注心理健康。但是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差,老师资源薄弱,信息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落后。
        1.当前农村初中的心理状况分析
        根据国家“ 8-5”核心科学研究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研究组”进行了以下心理测试。结果发现,约有10,000名学生中约有32的中小学生患有精神疾病。例如,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一无所知,他们一味地关注教育质量,孩子与父母,老师之间缺乏沟通等。为了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仔细分析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1)对农村初中健康不利的精神特征。
        初中正处于青年发展阶段,即身心发展的时期。环境从小学到初中,课程增加,难度增加,学生的想法也有所改变。这就引起很多问题,并引起学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的产生。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特点大致表现如下:过度骄傲和自信:一些学生在小学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成绩,长期担任班长,经常参加比赛以赢得奖励,或者他们的父母富有等因素使他们傲慢自大当学生进入初中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以前的成绩和外部条件。
        自尊心低落和心理退缩: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他们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尤其是那些比自己优秀的同学。那些在心理上沮丧,畏惧与同学交往。
        渴望享受心理:现在农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一些有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受到父母的宠爱,不愿让孩子承受一点痛苦,使孩子逐渐对一些活动失去兴趣变得懒惰。害怕学习中的困难,并不愿再生活中吃苦。
        过度依赖的心理:一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等待老师解释,并且如果考试不及格就会情绪激动。这样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总觉得寄宿生的生活非常困难。
        自私的心理:现在许多学生都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学。他们在家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在学校不愿意劳动,对待学生也不礼貌,无法正确对待个人和他人,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虚荣与嫉妒心理: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学生总是嫉妒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和那些受到老师赞扬的人。


        盲目适应的心理学:有些学生无法准确地看待其他人的违规行为。比如,他们总是认为,“其他学生可以抄作业,我可以抄”,“你敢吸烟,我也敢”。
        2.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需要更新概念,并在科学教育中建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学校领导者必须树立面向所有学生的科学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和弘扬科学的教育观念,并通过有关制度,学校管理的评估体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以科学教育的理念在学校全体员工中达成共识,并组成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第三,学校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有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必须自觉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并始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基础。
        第四,有效开展与精神健康有关的专项活动。在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要求符合相关条件。心理健康课程应该以活动为基础,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小组咨询,问题分析,情境设计,心理培训,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喜剧,特别讲座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有必要集中于积极和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学生的身心。
        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平台
    现代社会中一些不健康信息对中学生造成心理上极大伤害,并误导他们倾向不健康行为,这要求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教育。电子邮件,在线论坛等在线平台可以成为许多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新方式。使用这些便捷高效的平台,学生可以在Internet上及时寻求帮助,保护自己的隐私并维护自己的隐私。通过互联网的匿名性,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心理。
        第六,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教育之间的合作。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并积极互动。特别是对于有“反叛心理”的学生,学校应该在与父母紧密合作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教育。如果父母缺乏常识和教学方法,他们可以要求老师或有经验的父母通过家长会来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只有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相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教育的实质是使一个人快乐健康的发展,教育的实质是发展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这是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促进农村中学心理发展,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肖莹,单李丹.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70-72.
        [2]邱影东.新时期农村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知识文库,2020(08):101-102.
        [3]周晓燕.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手段[J].情感读本,2020(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