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陆启东
[导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需要培养的
        陆启东
        安徽省天长市第一小学  239300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需要培养的,同时也是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整体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这都会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接下来本文将分析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成长产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引言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能力,通过阅读,能体会到文字中表达的情感,通过阅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阅读,能增强读者的知识层面,所以阅读能力应该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意识,也能够从文段中通过阅读得到有用的知识。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小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
一、阅读对小学生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发明了语言,这突破了人与人之间肢体交流的弊端,推动整体交流范围的扩大。语文学科就是在历史不断演变,以文字为载体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与以往产生了较大的不同,除了要重视提醒学生的学习质量之外,还要推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铺垫,特别是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讲,增强其阅读量,就相当于推动其文学基本素质的上升,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知识储存量的增多。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2.1过多传输理论知识,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没有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多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没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与此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经常用以讲代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缺乏锻炼机会,直接就进行文章分析的教学环节,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2.2教学手段单一
        一些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导致其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受到局限,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缺乏灵活性,这样的教学会影响其学习的情绪。小学生本身就存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的问题,如果教师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不能在课堂上吸引其的注意力,容易造成课堂的枯燥,其在课堂上不能大胆地思考和想象,影响其阅读的质量。


三、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3.1丰富生活,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积累,以及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提出:在阅读时,首先应当加强语言的积累,再进行语感的培养,对新思维进行发展和提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且在该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知识的丰富积累,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知,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就是进行阅读的积累,但是不同的时期所对应的标准规范是不一样的,其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所处的年级阶段,例如一年级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掌握《三字经》《百家姓》朗读、儿歌等,中高年级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古诗词背诵以及名篇的阅读和积累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应该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就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过程也就是生活的过程,因为阅读是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最终形成具有语言的文字信息,且在大脑活动中得以再现。总之应当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爱上阅读,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3.2改变传统观念,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并不存在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有的教师习惯性地运用灌输式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就会直接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将文章的答案以及文章的内涵直接传授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之间具有的个体差异性,这会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首先要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突出学生所具有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贯彻落实生本理念。
        3.3鼓励学生反复阅读
         反复阅读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深刻地认 识到文章的内涵,也能让其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反 复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 法。教师在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后,对其进行提问,既 能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还能让学生自己检验自 己的阅读质量,让其掌握反复阅读这一技能。教师在 讲解《揠苗助长》时,先组织学生开展反复阅读,随后 利用问题进行引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出自 己的读后感,通过说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 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来,融入自己的思 维,把对文章的理解内容展示出来,也能锻炼学生的 习作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语文阅读的优势,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素材,最终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自主参与到语文阅读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金震.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8):69.
[2]谷俊莲.关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文本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J].智力,2020(22):81-82.
[3]刘志.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性研究[J].智力,2020(22):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