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七中学,830019
摘 要:思维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化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根据不同文体特点,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强化系列训练,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以此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双重目的。
一、强化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思维能力的支撑,因此培养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二是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无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构思、解题训练、语文综合实践与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中,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灵活、发散、深刻、创新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三是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是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进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强化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强化问题导向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注重为学生设置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动力,通过全面深入的思考训练,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学习感想,通过让学生对更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增加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在课文中作者把春天既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又比作“小姑娘”,还比作“健壮的青年”三类不同的人物,这三种比喻手法似乎存在矛盾,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探究,思考这三种比喻手法的目的、区别与联系,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表现手法的思考兴趣与动力,通过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一举两得的教学功效。
(二)强化不同文体作用,全面培养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有小说、诗歌、散文、说明文、实用文等多种不同文体,每种文体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要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根据每种文体的思维特点,来全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说类文体教学中,多数学生只关注故事情节的内容或小说中主人公的结局或命运,而很少去思考小说创作的目的、历史背景、人物结局或命运的形成原因,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或联想思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深刻、辩证地思考问题,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在诗歌类文体教学中,特别是古诗词类文体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发展;在散文类文体教学中,通过利用散文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缜密性的提高。
(三)强化语文系列训练,提升语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系列性的训练,来强化学生语文思维品质提升,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深刻、敏捷和具有独创性、批判性。例如,通过在语文教学或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训练学生在学习中关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或核心,强化学生的钻研能力,减少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就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了思维的深刻性,就能奠定思维能力提升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与发散性,可通过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多运用“一题多解”或解决问题时举一反三,克服教条化学习方式,重视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就能使学生的语文思维灵活性得到发展;再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或解题方法、问题答案等进行质疑或批判,敢于挑战教师或教材的权威,减少学生对教师或同伴的依赖,让学生克服人云亦云的现象,敢于发表独特观点,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有利于思维创新能力提升。
(四)强化读写结合教学,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读写结合教学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能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强化读写结合教学,重视把阅读、写作与思维训练三者有机结合开展学习,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可在阅读教学环节,让学生从父亲的视角进行本文的重新叙述,这样学生需要深入研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主线与重点,重新构思和组织材料,在此过程中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本课的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模仿本课内容,以“父爱如山”为题结合自己对父亲的了解与体会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既能促进学生对本课中心思想的深度理解,也能让学生写作出对“父爱如山”具有创新性理解的作文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无论对提高语文教学成效,还是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强化问题导向教学,利用不同文体特点,强化语文训练,加强读写结合教学等策略来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以此达到更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继群.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J].发现:教育版,2016,000(006):60-61.
[2]黄美杨.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12):19.
[3]黄小刚.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