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舜玲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中心小学 广东揭阳 515223
摘要:语文是一门同时兼顾人文性、工具性的课程。语文教学有必要展现人文性光辉魅力。教学期间,教师应留意和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素质、情感引导,使学生能够朝向正确方向成长。小学时期,学生基础能力和素质比较差,教师予以更多帮助、支持以及鼓励,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拉近师生距离。面对现代教育背景,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使用科学、高效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探索学习知识,感受语文学习魅力。在学生形成语文知识学习热情以后,才能充分展现课堂教育作用。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分析小学语文积极氛围的营造方法,提高语文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前言:为提高语文教育效果,教师有必要做好教学模式创新,基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教学方式和构思。良好的氛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确保学生顺利融入其中,提高互动性。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能够打破师生隔膜,师生更亲密的交流,才能提高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积极氛围营造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自信
小学生年龄小,不懂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行为完全受兴趣喜好驱使[1]。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经常能够展现自己的天性。学生此时的语言学习意识以及逻辑思维不受约束。在积极氛围熏陶中,学生形成学习自信。小学语文教育需要营造积极氛围,以此锻炼学生逻辑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育中,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小学语文教育期间,教师需要重视氛围创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与能力。长期在积极学习氛围中生活,学生能够保持轻松的学习态度[2]。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修养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塑造,学生文化水平显著提高,学生有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构思
(一)微笑面对学生
绝大多数小学生存在明显向师性问题。教师教学期间的表现、行为,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关系到课堂气氛的塑造[3]。如果教师单纯为了体现自己的课堂权威性,一直板着脸教学,势必会压抑课堂气氛,导致学生不敢互动、不敢融入学习。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严厉的态度会导致学生担心、害怕与恐惧。为了消除误会与影响,教师需要用更和谐、温馨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放松。教师不能只为了课堂秩序与纪律而让学生承受不该有的压力。
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营造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让学生打心底喜欢教师。
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古诗的语言描述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存在很大理解难度,导致学生在面对知识的时候无所适从。此时教师需要用亲切的关怀与温馨的照顾面对学生,教师应微笑面对学生,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玩古诗接龙游戏。趣味十足的游戏瞬间打消了学生的课堂紧张感与不安情绪。
学生原本以为古诗很难理解、十分复杂,没想到学习如此轻松。甚至不少聪明的学生此时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写古诗,模仿《望庐山瀑布》和《登黄鹤楼》创作自己的古诗。
(二)趣味导入
为保障课堂教学有序开展、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打造趣味情境,让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不能按照固定的教案套路教学,随机应变,趣味教学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出路。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喜欢的活动模式。比如唱歌、纸牌、成语、阅读诗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问题,有效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提前做好课堂教学预热工作,为高质量教学奠定基础。
另外教师应当和学生多交谈、多沟通,打消学生对教师的困惑、疑虑和陌生感。应尽可能通过更多互动,改变学生对于教师严肃形象的错误认知,消除畏惧、紧张的课堂气氛与情绪。
比如讲解《曹冲称象》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来到教室,问学生见没见过大象。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将大象塞进冰箱需要几步的笑话。找到师生共同点,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后,学生不再恐惧教师,甚至非常喜欢教师。村镇学校的学生,平时经常能够路过池塘、稻田等一类的场景,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时候,教师甚至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一起探索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学生走进自然,教师利用自然讲解语文知识,能够很好的把握与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推动语文教育顺利进行。
(三)结合实际
语文教学的时候,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阅历、年龄、经验、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互动。小学时期因为学生的能力差,尤其是许多村镇学生来自留守家庭,故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限,无法得到家庭的帮助。此情此景,导致学生学习存在巨大压力。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结合实际,营造趣味十足的课堂,尽可能消除学生的知识陌生感与压力,让学生没有压力的学习。处于快乐、平静的状态中,学生才能高质量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案例讲解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理解知识和生活的关系。比如学习《风》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知不知道风是怎么来的,被风吹是什么感觉。此时学生表示被风吹的时候身体凉凉的,但是不知道风是怎么来的。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操场或是教室门口,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发现,跑起来的时候风更大。趣味十足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再比如学习《影子》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学习,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观看不同人的影子形象。学生在趣味十足地活动中,了解了影子的特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了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技巧,明白了文章中的常识性知识。
结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形式创新,用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彼此的距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教师应当以平等观念面对学生,尊重学生。课堂教学期间,以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互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文霄.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提问的引导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0(07):82-83.
[2]赵云霞.小学语文教学对生活资源的融合使用分析[J].华夏教师,2020(20):67-68.
[3]娄仲英.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6.